持續干旱 “云花云菜”出口東盟憂患當頭
三年大旱,在帶來慘重損失之后,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想想辦法呢?
云南是農業大省,而農業又是“靠天吃飯”的產業。
每一次大旱,都會影響到農業收成,而這樣的事已經連續發生了三次。
事不過三,而在遭遇三次干旱后,我們似乎仍然沒有找到有效應對干旱的辦法。
如果明年再來第四旱呢,又該如何?
大的氣象條件我們無力改變,但也不能無所作為,總要想些辦法才行。
農業是個系統工程,不妨從系統里的每個環節都想想辦法。
比如,加大資金投入以保證農業所需資金,興修水利,增建水庫以增加雨季蓄水,引水以調濟水源分布,研究培育抗旱種籽、種苗等。
也許,我們無力消除干旱的影響,但總可以讓這影響變小、再小一些!
云南旱情持續三年告急。農產品是受災最嚴重的領域,2012年的大旱已導致數百萬畝農作物受災,數十萬畝絕收。
農產品是云南第二大出口產品,東盟則是云南省農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尤其是“云花”“云菜”, 已經成為東盟國家最受歡迎的云南特色農產品。
持續的干旱,“云花”“云菜”出口東盟會面臨怎樣的嚴峻現實?東盟-中國自貿區建成后持續的鮮花蔬菜出口增長的成績是否能夠續寫?
【上篇】 花商之憂
價格持續高位十年一遇
3月15日上午11點半,云南最大的花卉市場——斗南花卉市場僅有的幾家專做出口生意的公司已經快結束一天的業務。從早上6點多花農送花、質檢、挑選、包裝、保鮮再到裝運,一切環節都與平常無二致。
但記者采訪過程中,聽到花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雖然旱情持續了三年,但今年的情況很反常。”
他們口中所指的“反常”,最明顯的表現在價格上。
云南輝記花卉有限公司1997年就開始做花卉出口中國香港的生意,2004年開始出口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其負責人李女士仔細查閱商品明細后告訴記者,今年的花價比去年有明顯的增長。以情人節前夕的高峰期為例,2011年的2月12日,玫瑰花的收購價格一把(20枝)是53.6元,而今年的2月12日則漲到近69元一把,漲幅達到20%;去年2月底時的玫瑰價格是36元一把,今年則變成46.5元一把。“這個漲幅比往年都大。”
“最奇怪的是,往年過了情人節后,鮮花價格都會大跳水。但今年的鮮花價格從春節之后,哪怕已經過了情人節、三八節等需求高峰,價格都依舊持續不下。”昆明光蘭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麻勇對記者說,“這種情況十年一遇。”
據麻勇介紹,該公司出口的主打產品康乃馨,去年這個時候(3月中旬)是8、9元一把;而今年一直都是15、16元一把,幾乎翻倍。
這種價高的局面一直持續到3月下旬。3月21日,斗南花卉市場做出口貿易的華泰聯花卉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幾天,隨著銷售旺季的過去,花卉的收購價格才出現明顯的回落跡象。例如,在3月14日時,A級玫瑰的紅色品種還賣到40多元一把,而3月15日就一下跳水,變成紅色的20多元一把,雜色的30多元;而到3月21日,A級紅玫瑰的價格已經降到18元一把。
而輝記公司的李女士預計,到4月中旬,淡季過去、第二批鮮花上市時,價格應該有所回落。
高價背后:供應下降
3月份花卉價格高居不下,背后是供求鏈條的失衡。云南花卉第一波采摘主要集中在2月份,加上大旱導致減產,3月份的市場供應自然下降。
從2月底到3月初,全國很多城市的地方媒體都紛紛爆出“云南大旱,本地花市喊‘渴’”的新聞,稱云南鮮花普遍缺貨,更有玫瑰等產品一度斷貨。
鮮花的減產是不爭的事實。麻勇告訴記者,他們在澄江和宜良擁有鮮花基地。因為大旱、供水不足,公司的鮮花產量減少了40%,質量也有一定影響。雖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仍然沒有太大效果。
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在2月底出動了3個調研組,赴旱情較為嚴重的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實地考察了16個縣、市、區的花卉受災情況,詳細了解當地花卉企業、合作組織和花農的抗旱工作。
調研結果顯示,至2月29日,全省共有9個州市花卉產業因旱受災,受災面積45.5萬畝,絕收面積4.5萬畝,分別占全省花卉種植面積的65%和6.4%。受災損失較為嚴重的州市是昆明、曲靖、紅河、玉溪及大理等,受災品種涵蓋鮮切花、綠化苗木、特色花卉和工業用花等。直接經濟損失9.6億元,總損失12.2億余元。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近期對拍賣市場的供貨會員也進行了一次調研,從調研情況看已經有1萬多畝鮮花種植面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康乃馨、非洲菊等淺根性植物類影響較大,玫瑰等品種受影響較小。從區域分布看,半山區、山區等水源灌溉條件較差的區域受影響較大,而壩區種植影響相對較小。而從市場上看,鮮花價格及產量也有變化。和去年同期相比鮮切花產量下降20%,花價隨之升高。如果干旱持續發展,將會進一步對鮮切花量、品質等方面有更深影響。影響品質有花頭大小、根莖粗細、葉片、病蟲害概率等等。如果旱情持續、得不到緩解的話,AB級鮮花成品率會下降、CB級成品率會上升。
云南花卉產業辦公室也發出警告,目前云南的旱情非常嚴峻,未來兩個月的鮮切花生產面臨著巨大挑戰,預計非洲菊、康乃馨、滿天星等草花產品產量會大幅度減少,市場價格也會上揚,而月季切花的品質和產量也會受到影響。雖然到3月份以后,銷售高峰已經結束,但市場價格并不會太低。
被迫減少出口量
產量減少導致花卉的收購價格高攀不下,花商被迫選擇減少出口量。
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專門從事花卉出口的、規模較大的華泰聯花卉(昆明)有限公司和云南輝記花卉有限公司感受相同:大旱導致成本增高,只有減少出口量,才能保證利潤。
華泰聯花卉的主要出口對象是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拿百合的收購價格來說,去年同期大概是50-60元一把,今年則漲到了70-80元一把。”成本的增高使得華泰聯的出口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而輝記方面表示,其今年的出口量下降了10%-15%。其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其實,由于連續三年的旱情,以及成本的增加,近三年來,每一年的利潤都同比上年有10%-20%的減少。在該公司出口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個東南亞國家中,只有泰國的出口量在持續增長。由于走昆曼公路對物流的提速、海關以及檢驗檢疫各個環節的便利,2011年開始做泰國出口生意的輝記,從該年下半年起即迅速增長,今年頭兩月泰國出口量也同比增長30%。
另一種擔憂:市場流失
令花商更為擔心的是,成本增高使得出口量不得不減少;而由于干旱,空氣中缺乏水分、病蟲害會增多,花的質量也有所下降,讓“云花”的優勢又減了一分。“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有一個花卉生產基地的氣候條件同云南差不多,生產的鮮花質量很好,價格與我們相比也相差不大。如果我們在價格和質量上都沒有優勢,那客戶很容易就尋找別的合作方。所以說,公司面臨著客戶流失的風險并不是不存在。”輝記的李女士表示。
蘭光商貿的總經理麻勇在12年前還只是一個街頭賣花兒的小販,經過辛苦的發展階段,現在其公司已經是云南向東南亞出口花卉的主要花商,在泰國的鮮切花市場具有重要地位。
“因為客戶相對穩定,所以今年的出口量倒是沒有太明顯的下降。”麻勇稱,“但是客戶嫌價格高也是肯定的。”面對自己的鮮花基地今年近四成的減產以及客戶對價格的抱怨,麻勇依然憂心忡忡。
“出口的花卉價格若上漲,一定會給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有機可乘,這是必然的市場結果。”云南省花卉產業辦的陸繼亮對記者稱。但他同時表示,整個云南花卉市場有60多億的鮮切花。其中出口的花卉都是挑選出的好品質花卉。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肯定有足夠的優質花卉是能夠滿足出口需求的,因此花卉的質量上面不用擔心,“云花”仍然是具備競爭力的。
相關
根據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11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70.03萬畝,花卉總產值達到266.81億元,花卉出口總額1.71億美元,鮮切花總產量達65.03億枝,連續18年保持全國第一,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
出口方面,受近幾年全球經濟危機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影響,出口至澳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花卉數量有所下降,東盟10國已成為云南主要的花卉貿易伙伴和出口增幅最大的地區。以鮮切花為主的云花出口額逐年遞增。2011年,云南花卉出口國家和地區已達46個,花卉出口總額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39%。較2005年增長了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