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找回城市良知 昆明為被訛者申請專項資金
在全國都為“老人街頭摔倒到底該不該扶”引發討論的時候,昆明市文明辦也許是全國第一家由官方率先承諾,因為攙扶老人被訛,由此產生的費用,昆明市文明辦負責申請專項資金為被訛者埋單的機構。
承諾一經作出,迅速在坊間引發爭論。有人認為,文明辦沒有權利用納稅人的錢埋單。另有人表示,如果事故責任最終認定,市文明辦會不會向當事雙方追償?如何追償?對于助人為樂者的心理傷害,市文明辦要做些什么?對此,昆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楊鳳華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問答1
埋單經費來自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
記者:昆明市文明辦日前表示,遇老人跌倒扶人被訛費用由文明辦埋單。有人認為,文明辦是在用納稅人的錢埋單。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楊鳳華:老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每個家庭都有老人,每個老人,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危險。老人摔倒,救是不救?這是無需商量,也是義不容辭的。但近年來,隨著江蘇彭宇案、天津許云鶴案等案件的判決,我們身邊出現了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群眾不敢救助他人,害怕救完人后反被訛吃官司。在此種背景下,被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社會的良知。
因此,由文明辦承諾為被訛者埋單,為的是打消人們的顧慮,鼓勵群眾毫不猶豫地去施救。如果花這樣一筆錢,能夠找回這座城市的良知,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受到溫暖、找到歸屬感,我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
請納稅人放心,市文明辦絕不會花納稅人的一分錢,這筆費用是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申請的專項基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是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中央文明辦代管。它旨在普及志愿理念、弘揚志愿精神,支持和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為人們關愛他人、奉獻社會搭建平臺,引導人們多做好事、增長好心、爭當好人,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但因埋單費用申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類似老人摔倒后被扶產生的糾紛一旦發生,市文明辦會先行墊付傷者的醫療費用,然后再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申請補回。所以,請大家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伸出你的愛心,毫不猶豫地去扶。
問答2
不向生活困難的撞人者追償
記者:以最近發生在昆明的老人摔倒事情為例,如果最后確定老人確被小伙子所撞,市文明辦是否應向小伙子追償?如果確定不是小伙子所為,市文明辦是否應對其進行表彰,以鼓勵他的做法?如果確認老人訛詐,政府給其埋單后是否也應根據其家庭狀況,向其追償?同時,如果倒地者和幫扶者不是昆明戶口,那么,昆明市文明辦的承諾是否還起作用?
楊鳳華:首先表明,如果類似跌倒糾紛發生,對于當事雙方都提供不了有力證據證明各自看法的,市文明辦肯定會主動出手,為跌倒的老人墊付醫療費用。但錢并不是白付的,我們會聯合媒體和公安進行調查,并進行追償。但追償問題,具有多重性,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老人確被他人所撞,只要不是故意,撞人者能留下來扶持的行為,本身已經體現了敢于擔當的精神。為了弘揚這股精神,我們不會向生活困難的撞人者追償;
如果老人確系訛詐施救者,我們會先了解老人為何要訛詐?如果是因老人家庭困難,擔心受傷后治療不起而一時糊涂,屬于昆明戶口的,我們會協調民政部門幫助老人解決治療問題。如果是外地戶口的老人,我們會通過愛心捐贈幫助老人解決治療問題。
當然,埋單前,市文明辦也會考慮當事雙方的家庭條件。在我們看來,如果雙方當事人家里條件都不好,市文明辦責無旁貸地會幫助傷者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醫療費用。總之一句話,市文明辦只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做錦上添花的事。
至于大家所關心的文明辦是否會因為當事人不是昆明本地戶口而采取不同態度的問題,我們的態度是:不管是哪個地方的人,只要身在昆明,他就是昆明人,我們都會一視同仁。
問答3
倡議“見人跌倒立即幫扶”
記者:關于老人當街摔倒到底扶不扶的討論中有一個觀點:先保全證據,然后再去扶。您是如何看待的?
楊鳳華:關于這個問題,在今年2月份昆明市“兩會”召開時,政協委員徐杉曾提交了一份提案:“老人當街摔倒——扶的建議”。建議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對進行訛詐的老人給予處置。提案交辦市政法委后,市政法委綜治辦召集了包括市文明辦、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局、法制辦、目督辦等在內的相關部門,開了一個協調會議。討論中,就包含了對見義勇為群眾的三類建議:1、毫不猶豫地去救;2、保全證據后去扶;3、不扶,但及時撥打120和110。
文明辦對此的態度是毫不猶豫地去扶。因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比不上年輕人,他們的傷情一旦被耽誤,還可能會引發其他更嚴重的病癥。文明辦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申請專項基金為被訛者埋單,為的就是花錢買良知,挽救社會的道德危機,消除老百姓做“好人好事”卻擔心引火燒身的后顧之憂。
問答4
埋單步驟:先救助 再調查追償
記者:大家最關心的是,文明辦面對一起發生的老人倒地被扶糾紛,具體的實施步驟是怎樣的?
楊鳳華:簡單來說就是:就是先解決救人的問題,再落實糾紛產生的原因,最后查明真相。
更具體地講,糾紛發生后,我們會根據輿論報道的情況,及時了解受傷老人的情況,保證受傷老人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同時我們會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申請專項基金。接下來,我們會聯合媒體和相關職能部門調查真相,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償。
整體來說,昆明人的素質還是較高的,我們相信真相最終會浮出水面。但要澄清此類事件,僅靠文明辦、警方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廣大媒體記者的努力,重新找到雙方當事人,重新走訪證人,確定事發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只有這樣,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當前,昆明正大力開展“愛我昆明,美在春城”的主題實踐活動,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問題影響昆明的整體形象。
問答5
小趙如真被訛 將獲“委屈獎”
記者:以最近發生的事件為例,如果15歲的昭通小伙子真的是被訛了,肯定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對此文明辦有什么解決之道?
楊鳳華:昆明是座移民城市,我們已從過去的“熟人社會”走向“陌生人社會”。“熟人社會”,大家只關心身邊的人。“陌生人社會”,我們要學會去關愛其他人。最近,雖然類似小悅悅事件等道德缺失的報道屢見不鮮,但同樣更多的像哈爾濱“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等的故事,同樣不斷地溫暖著我們。“陌生人社會”并不必然代表著冷漠。
聯系到昆明最近屢屢發生的老人倒地被扶事件,如果小伙子真的被冤枉,我們將向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申請專項基金,給予頒發“委屈獎”,讓他成為一個典型、一個道德模范,以感化周圍人,喚醒人們的社會良知。(白靜潔 程浩)
來源:云南網 編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