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龍玉“瘋狂”之后歸于寧靜
作為中國玉石市場的后起之秀,黃龍玉入市短短8年來,身價飆升上萬倍,成為名符其實的“瘋狂的石頭”。但記者最近走訪調查發現,黃龍玉似乎“瘋狂”不在。
近日,最新一期黃龍玉公盤交易在原產地云南省龍陵縣舉行。記者看到,中低端產品降價明顯,銷量整體下滑。雖然目前市場低迷,但是專家預測,黃龍玉理性回歸后發展前景仍然看好。
來自云南瑞麗的玉石商人項京,見證了這幾年黃龍玉“麻雀變鳳凰”的過程。他告訴記者:“2005年剛起步那會,一拖拉機原料才兩三千塊,加工后到菜市場賣,左邊賣小菜右邊賣石頭。如今,好一點的原石都要上百萬。”
業內廣為流傳的黃龍玉成長史為:2000年左右,廣西石商在龍陵縣發現了“云南黃蠟石”,認為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于是販到廣西作為觀賞石交易。2004年,黃蠟石經包裝策劃后更名為黃龍玉,此后五六年價格飆升萬倍。2011年,黃龍玉作為天然玉石被列入中國新頒布的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使持續多年的“玉、石之爭”塵埃落定。
“瘋狂的石頭背后是瘋狂的炒作,大量外來資金通過抬高、套利、撤離,讓一塊正常的石頭變得不正常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奧巖認為,當地發展經濟的訴求、社會風氣的浮躁、投資渠道的缺失,都給游資炒作提供了空間,使黃龍玉成為繼蘭花、普洱茶、翡翠后又一個炒作對象。
記者在龍陵縣實地走訪發現,隨著大量游資撤離,曾經炙手可熱的黃龍玉如今正遭遇市場遇冷的考驗。
“中低端產品價格降了三成左右,銷售量也少了四成,全部家當就換來了這堆石頭,真是進退兩難。”玉石商人林新喜無奈地說。
云南省黃龍玉協會副會長劉濤認為,當前黃龍玉中低端產品價格下降,銷量下滑,這是玉石市場共同的行情,說明黃龍玉產業從狂躁回歸理性。
劉濤認為,黃龍玉具備健康發展的條件。一是黃龍玉探明儲量達到38.86萬噸,足夠支撐一個產業的資源需求;二是黃龍玉開發受到嚴格限制,能夠調控市場投放量,避免行情大起大落;三是龍陵縣政府積極引導黃龍玉產業健康發展,網羅了大批雕刻大師與經營人才,當地黃龍玉產業鏈建設已初具規模。
龍陵縣也對黃龍開采進行了整治,理順了利益分配機制。在收益分配方面,當地政府將收益的80%分配給鄉、村、農戶,20%用于礦山管理。當地百姓從黃龍玉產業的有序開發中得到了實惠,外來資金雇人私挖濫采的現象得以遏制。
“黃龍玉已經列入玉石名錄,正式擁有了玉石身份,但是銷售價格和壽山石差不多,與翡翠相比還差得很遠。”項京認為,現在市場上的黃龍玉產品,主要注重材質而忽略了工藝,價格在整個玉石市場中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隨著雕刻工藝的提升和大量精品的涌現,黃龍玉的價格還有較大上行空間。(記者 袁雪蓮)
相關報道
- 云南彝良天保二期工程通過國家林業局核查驗收
- 云南法官培訓五年:綿延萬里打造西部知名品牌
- 挽留熊貓公益行獲森警支持 云南野生動物園透露將如何“挽留熊貓”
- 云南省召開重點項目并聯并行審批暨協調推進會
- 云南彝良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
- 云南德宏 尚未被雕琢的邊陲美玉
- 交通擁堵費寫入云南省節能減排規劃引熱議
- 云南玉溪遭遇暴雨 祿充景區落石致4人受傷
- 云南彝良舉行奎香后山彝族火把節
- 云南合理規劃開發土地資源 有效化解供需矛盾
- 海外八國華人子女中國云南“尋根”
- 云南省衛生廳4名指導員情系彝良辦實事
- 云南彝良推進集鎮建設 全面打造宜居環境
- 云南石林火把節上演“牛王爭霸賽”
- 云南節能減排規劃出臺 或將收擁堵費漲停車費
- 云南將建食品安全“黑名單” 違法者要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