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層新代表履職初體驗 農民工代表關注養老困境
農民工代表
關注農民工養老困境
去年,全國首次出現的農民工代表,備受關注。今年,這個群體已經擴至31人,云南團也有一個,他就是云南興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人阮永川,70后,大專文化,宣威人。
兩會開始前一周,阮永川生病了,腸胃很不舒服,天天輸液也不見好轉,但他還是堅持來到北京。
這是一位有些內向,不善言辭的男子,但是在兩會舞臺上,提及農民工權益問題,他顯得很精神,到處“講故事”。
他關注農民工的住房問題,“對農民工來說,依靠自身努力買房很難。我希望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多建一點。”保障性住房能擴大保障范圍,將農民工納入進去,讓沒有經濟能力的農民工可以住廉租房,有能力的可以買經適房。
分組討論時,他講述了農民工養老的困境。阮永川說,現在云南建筑市場上超過45歲就基本找不到工作了,第一代農民工很快就要進入50歲、60歲,干不了活,種不了地,他們只能回到農村,到時該怎么辦?“我們也希望像城里人一樣,每個月都能繳社保,多交一點,老了有保障。”
代表坦言
相信明年會做得更好
云南省文投集團總經理助理、工會副主席楊勁松是連任代表,經驗豐富,現在她除了從自己熟悉的行業現狀撰寫建議外,還能從“游說者”手中獲得線索。“專家、記者、行業專業人士都會給我主動提供一些好的線索,希望我寫成建議帶上兩會。”新當選的代表顯然不具備這樣的人脈。
無論是在會下的采訪,還是在會上的討論,初次上會的基層代表討論的基本都是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話題,但也有人注意到,基層新代表提出的基本都是建議,而非議案。
一位新代表坦言,自己只是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未能提出真正解決意見,相信明年會做得更好些。
專家觀察
他們與群眾聯系最緊密
特邀專家,中央黨校教研部副主任張志明認為:新面孔透出的新變化,從某種程度體現了云南發展的新趨勢、結構的新調整、社會的新活力。農民工代表步入了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殿堂。雖然數量還不是很多、代表的參政議政經驗也還有待訓練,但在農民工中產生全國人大代表,是農民工政治地位提高的里程碑,也是我國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基層代表有著豐富的基層經歷,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對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有著最直接、最真實的體會和感受,他們必將更加積極主動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有力推動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解決。(趙希 唐薇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