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宣部檢查組來到云南日報基層聯系點東川區小李莊,實地調研云南日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情況,要求各媒體繼續廣泛、深入、持久開展“走轉改”活動,確保常態落實,長效開展。
9月1日,云南日報記者熊明一行四名記者來到東川,對東川區的銅都街道辦事處、拖布卡鎮、因民鎮、湯丹鎮及阿旺鎮,進行了一系列的報道,引起了讀者及中宣部的關注。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里,相繼發表了《東川拖布卡鎮3000噸鴨梨滯銷》、《老礦工睡上了安穩覺》等16篇文章,在東川的宣傳史上畫出了嶄新的一筆。
座談會上,東川區拖布卡鎮的果農說,前不久,東川3000噸豐收梨面臨爛在果園的危機時,以云南日報為首的云南省各級新聞媒體都趕來做報道,為東川梨的銷路牽線搭橋,東川的發展得到了新聞媒體的支持和關懷。
拖布卡鎮布卡村的副書記黃金榮說:“云南日報、云南網、春城晚報、云南信息報、都市時報等媒體為東川的梨尋找銷路,真正走進了基層,走進農民心中,辦了實事,感謝新聞媒體、政府領導對我們的關懷。”
中央外宣辦一局副局長戴立民與新聞工作者座談時談到,黨報不應高高在上,應通過踐行“走轉改”,關注基層發展、反映群眾心聲,傳遞基層聲音、真情服務群眾,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就在人民群眾中間,威信力也在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得到提升。
中宣部和省委宣傳部領導希望云南日報在東川建立長期的聯系點,對東川的民情民生給予更多的關注,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長期走下去,幫助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云南日報領導表示下一步將把東川作為長期的聯系點,并在近期推出系列生態修復報道,為把東川建設成昆明的生態修復示范區搖旗鼓勁。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 唐啟榮)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