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國際會議在昆明召開
由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科學教育部等主辦,昆明理工大學承辦的第十二屆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國際會議于11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理工大學召開,二百五十余名專家齊聚昆明,就兩國在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
報告會議題覆蓋納米材料及計算材料學、稀貴金屬及合金、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及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及表面工程技術、陶瓷及復合材料等領域,涉及有色金屬、冶金、核材料、航空、化工、醫療、建材等眾多行業。
自1992年“中俄新材料工藝研討會”發起以來,中俄兩國材料學界的學者及專家在相關領域開展了多渠道的溝通與合作。中國科學院與俄羅斯科研機構,尤其是俄羅斯科學院,一直保持著密切交流與合作關系,在很多方面有著實質性的合作成果。例如:2011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俄羅斯科學院約飛物理研究所成功制備出世界上最高電光系數的PMNT陶瓷材料;2013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引進4位俄羅斯科學家來華工作,通過合作,該所研發、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生產的高性能稀土鎂合金汽車座椅骨架的成品率顯著提高。此外,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先進光電材料基礎研究、理化技術研究所在燃燒技術方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應用激光材料、金屬研究所在GaN薄膜等方面,都與俄羅斯同行開展著實質性的合作。
“當前,材料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于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院士在開幕式致辭中這樣講道:“俄羅斯在航空航天、生物、新能源與新材料等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技術。俄羅斯擁有世界領先的航天器發射技術。在生物材料技術領域,目前俄羅斯生物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涉及了醫學生物、農業、環保和石油工業等多個領域,而且這些領域的技術在同類技術中還表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實力。”
隨著中俄經貿合作態勢的良好發展,兩國科技合作在政府層面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為科技合作提供了交流平臺和發展機遇。(實習生 彭曌 記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