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祖玉蘭刺繡精品展開展
祖玉蘭“刺繡藝術中心”培養出的刺繡人才
2014年2月28日至3月6日,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昆明市西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云南省博物館承辦,昆明市博物館協辦的“祖氏滇繡畫——祖玉蘭刺繡精品展”在云南省博物館展出。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祖玉蘭滇繡畫作品100余幅,這些作品都是祖玉蘭歷年來的創作作品。本次展覽活動旨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打造祖氏滇繡畫品牌,汲取傳統藝術精華,推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傳承。
本次展出的刺繡作品題材豐富,繡法多樣,技藝精湛。無論氣勢磅礴的巨幅山水,抑或針線細膩的工筆靜物,還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都表現出繡者獨具的匠心和深厚的功力。其中一些繡品從題材到繡藝皆系祖氏首創,讓人耳目一新;有的繡品意境雋永,韻味悠長,拓展了審美空間;有的繡品如《龍瓶雙面異樣異色繡》、仿郎世宇《百駿圖》一絲繡,堪稱繡壇佳品。
祖玉蘭從1998年開始棄商學藝,先后來到廣州、湖南、四川等地系統地學習了粵繡、湘繡和蜀繡知識,把各種針法融會貫通,創出了融“四大名繡”和云南民族繡法為一體的“祖氏刺繡”技法。
據云南省文化廳廳長黃峻介紹,刺繡在云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民間群眾基礎。據專家考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輝映出古滇秀藝的絢爛。生活在云嶺大家庭的26個民族,幾乎無一例外的與刺繡藝術世代結緣:苗族的“五彩斑衣”、彝族(撒尼人)的繡花掛包和撒梅人的雞冠帽、白族的花圍腰帶、布依族的翹尖繡花鞋、壯錦、傣錦……。
2010年,祖玉蘭創辦了“刺繡藝術中心”,中心致力于培養刺繡人才,幫助群眾發家致富,現在中心已在全省各地開辦培訓班100多期,培訓學員2000多人。“下一步,我將為殘疾人免費培訓,希望他們有一個好的職業,好的收入,使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幸福生活。” 祖玉蘭說。
(記者 李映青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