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安飛云江上,蘇家5兄弟捧起獎狀。 鄭鵬 攝
昨天,記者從溫州海事局了解到,國際海事組織(IMO)第104屆理事會評選出了2010年海上特別勇敢獎的各項獎項。
由我國提名的“浙平漁2325”輪全體船員,憑借2009年9月29日在極其惡劣的海況下,成功救助4名落水船員的英勇表現獲得海上特別勇敢獎,這是國際海事界海上搜救的最高榮譽。
“浙平漁2325”輪是一艘打漁的木制漁船。平陽的蘇家5兄弟就是靠這樣的一艘小船在9級大風、能見度不到500米的惡劣條件下,救起了4名落水船員。
9級大風裹著暴雨,千噸級的運輸船沉了
蘇家五兄弟老家在平陽縣西灣鄉,船老大蘇勝弟今年55歲,最小的小弟30多歲。他們都是親戚關系(族兄弟或親兄弟)。
平日,五兄弟駕著一艘木制漁船出海打漁(龍頭魚),漁船長20多米、寬4米多,是艘小漁船。
2009年9月29日,蘇家五兄弟開著漁船在洞頭海域虎頭嶼附近打漁。
“大風達到9級,海面上掀起巨浪,還下著暴雨,漁船隨著風浪在不停搖晃,能見度不到500米。”到了下午2點左右,考慮到漁船安全,蘇勝弟決定駕駛漁船返航進入避風港。
這時的蘇勝弟沒想到,距離漁船10公里開外的海面上,載有1000噸小麥的福建籍貨船“東海818號”,因受風浪的影響沉沒,貨船上7名船員全部落水。
小漁船上的5兄弟勇救4人
在返回避風港的途中,在漁船駕駛臺上的蘇勝弟發現海面上漂浮著一個救生筏,在風浪中顛簸。
“有人落水了。”蘇勝弟趕忙喊叫在船艙里面的蘇苗良等人。
蘇苗良等人馬上出來,發現救生筏上面有兩名男子,下面還有兩名男子穿著救生衣,隨時可能被海水吞沒。
救人心切的蘇勝弟不顧自己的漁船還處于險境,小心翼翼駕駛漁船接近救生筏。成功接近后,他們卻發現因為風浪實在太大,很難用竹鎬等工具將對方營救上岸。
蘇家四兄弟沒有放棄,在風浪中不斷嘗試。終于,在半個多小時后,四名落水男子被拉扯上小漁船。
獲救的4名男子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當時已被泡在海水3個小時,凍得渾身發抖。他們稱自己是貨船“東海818號”船員,在貨船沉沒后落水,另外3人失去蹤跡,所幸這3人最后飄到洞頭獲救。
國際海上搜救最高獎,獎給了勇敢的5兄弟
國際海事組織是聯合國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個專門機構。
據悉,國際海事組織自2005年設立“海上特別勇敢獎”,每年評選一次,用于表彰在海上不怕犧牲,以大無畏的勇氣救助他人或防止海洋污染的集體或個人。該獎項是國際海事界有關海上搜救的最高獎勵。
“‘浙平漁2325’是我省去年唯一被評選上的集體,他們在缺乏專業救生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面對大浪和能見度差的威脅,救起4名遇險船員,真是智勇雙全。”溫州海事局的相關領導說。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