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牽動人心。記者從昨天召開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獲悉,今年1至2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食品類漲幅最大,同比上漲11%。尤其是,豬肉價格一改往年節后下跌常態,2月份零售價同比上漲了14.53%。
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下半年物價會有所回落,但全年實現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的調控目標難度仍然較大。
漲聲一片,
食品價格漲幅大
“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鹽王爺”……網絡上,因漲價而誕生的新名詞層出不窮,人們在一笑而過后,越來越感受到生活的壓力。
央行最近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近74%的居民認為物價“高得難以接受”,滿意度創11年來最低。新華網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穩定物價嚴防通脹”已成為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
調控物價,穩定“菜籃子”是今年我省人大的監督重點。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的調研報告指出,食品類價格是推動去年我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首要因素,過去一年,我省食品類價格上漲7.3%,像糧食、鮮菜、食糖價格分別上漲了14.3%、17.4%和28.3%。
調研報告特別指出,房價雖然沒有納入CPI指數統計,但對價格總水平及居民通脹預期影響很大,去年我省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1%,其中新建住宅的銷售價格更是漲了15.3%。
當前,有利于物價調控的宏觀環境在不斷改善,市場供應總體充裕,各地“控物價、穩民生”的政策措施也初顯成效。調研報告認為,雖然很多宏觀因素受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但各級政府要堅持有所作為,在加大生產、保障供給、加強監管、規范秩序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物價上漲,
低收入家庭易“受傷”
面對一路走高的物價和通脹壓力,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首當其沖。
調研報告指出,去年全省10%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費支出7866元,消費率達89.8%,比全省平均水平65.3%高出24.5%。這表明低收入家庭的絕大部分收入都用來應對家庭開支,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較弱。特別是,大幅上漲的食品價格使這些家庭的食品開支增加,嚴重影響基本生活。
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完善價格補貼政策,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確保價格補貼及時、足額發放給城鄉低保對象和其他生活困難群眾。
據悉,從今年4月1日起,我省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增長幅度達19.1%。同時進一步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金額,確保今年全省所有地區的農村年低保標準不低于2500元、按差額分檔發放的月人均保障金不低于60元。根據價格形勢,適時對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實施臨時伙食補貼,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
調控物價,
我省出臺多項舉措
應對日益沉重的“菜籃子”,我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出臺多項舉措,為百姓生活減負,取得一定成效,前期上漲的一些商品價格有所回落。
但是,省人大在調研中發現,政府調控市場、價格面臨一些新矛盾,某些地方還在物價“要不要管”、“如何管”等問題上存在分歧。“短時間內,政府為平抑市場價格,通過拋售儲備、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等,能將上漲的勢頭壓下來,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價格上漲對加強生產、增加供應的促進作用。”調研報告認為,政府在調控市場過程中要理清農產品價格合理漲幅與維護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等矛盾,探索加強開放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管,使各項調控舉措更加行之有效,真正從源頭平穩物價。
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大力發展生產,加強重要商品儲備體系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產資料的供應;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推進“農超對接”,切實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加大價格調控監管力度,規范市場價格秩序,維護重要商品價格基本穩定等。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