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溫州返杭的浙江省康復專家葉祥明說,經評估,“7·23”動車事故四成多受傷患者需康復治療。
葉祥明說, 24日接到中國康復醫學會通知,浙江康復專家組3名專家于25日凌晨趕到溫州。25日當天專家組成員分成三組,對溫州各大醫院的100多名傷者進行查房。
傷者有多發性骨折、腦外傷、脊柱傷、內臟挫傷等,需要康復治療的,約占所有傷者的四成多。像骨折、腦外傷等傷員在生命體征穩定后,積極進行康復治療能有效減少后遺癥。查房時專家已對患者做了康復指導,至于每位患者需要做哪些康復項目、何時介入,得根據病情而定。
據衛生廳昨天晚上發布的消息,目前溫州所有傷員每天都會接受專家組的逐個巡訪,確保每位傷員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截至7月27日15時,溫州市11家醫院尚有住院傷員116人,其中危重11人。
目前,省心理危機干預組58人已全面開展工作。25日-26日共完成對130余名傷員的專業評估,并對有明顯心理反應的28人提供了重點援助。同時派出專家對伊伊進行了訪視,成立了針對伊伊的專案心理康復小組,密切觀察她的心理狀況,并制定詳細的援助措施。
相關新聞:
事故車輛清理完畢埋下車頭也被挖出
早報訊“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后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26日21時30分許,最后一批運載動車車頭殘骸的車隊駛離事故現場。這些殘骸裹滿泥土,許多已成碎片,現場施工人員用挖掘機將它們掘起,再裝入十多輛翻斗車運走。
記者看到比較完整的部件有動車車廂的底盤、幾片車廂壁和4對車輪組。車隊駛離后,事故現場還剩下5臺挖掘機繼續作業,回填土坑。現場工作人員不愿透露車隊去向,記者驅車跟隨車隊,發現這批車頭殘骸被送到了鐵路溫州南站以南的動車車庫。
事故車輛移送工作始于25日22時30分許。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研究決定,將遺留在現場的事故車輛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此次事故共造成6節動車車廂——D3115次第15、16節和D301次第1至4節脫線。
首個達成賠款協議的遇難者遺體火化
早報訊昨天上午8點多,溫州殯儀館2號安樂廳,首個達成賠款協議的動車事故遇難者林焱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
前天凌晨,動車追尾事故鹿城區處置領導小組在溫州仰義,和遇難者林焱家屬簽訂了傷亡賠償協議,賠付50萬元。這也是事故發生后簽訂的首例傷亡賠償協議。
之前,負責和林焱家屬對接的“談判組”工作人員稱,前天下午4點,林焱的遺體告別儀式就打算舉行的,但由于殯儀館工作程序等問題,時間推后未定,但表示“應該會盡快安排了結后事。”
昨天上午,蹲點溫州殯儀館的記者看到,溫州殯儀館之前掛出了大幅白底黑色橫幅:“沉痛哀悼‘7·23’事故遇難人員。”
隨后,殯儀館2號安樂廳的電子顯示屏上打出“林焱先生遺體告別會”字樣,顯示屏下掛出了林焱的遺像。
林焱,福建人,29歲,男,家中有一個老母親,其父親已去世。
上午8點10分左右,儀式開始,安樂廳門口一直有很多志愿者看護,聲稱“林焱自幼喪父,由他母親一手帶大,如今卻白發人送黑發人,家屬正在悲傷中,希望不被打擾。”
有媒體記者遠處拍攝,志愿者最終也上前阻攔。
一名自稱溫州鹿城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女子,稱告別儀式結束后,該遇難者的遺體已火化。
溫州殯儀館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在林焱之前,早上還有一位遇難者——年僅11歲的陳怡潔,其遺體已火化,家屬于9點前,已將骨灰領走。
昨天下午,記者趕到林焱家屬曾暫住的賓館,發現不少房間已退房。
來源:浙江在線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