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6日,江蘇省如皋市交警接到報警稱,一大巴車在石莊鎮的立交橋上撞倒一騎三輪車的老人后逃逸。但與老人的說法截然不同的是,大巴的司機殷紅彬卻說自己是在救人。所幸車上裝有行車記錄儀,整個過程被記錄了下來,還了司機清白……
老人倒地該扶么?扶起了老人,被冤枉說是你撞倒的怎么辦?“南京彭宇案”后,類似新聞再三出現,使得這個原本有些荒唐的問題,成為很多人必須考慮的現實。
前天,寧波“的哥”周建平用實際行動作出回答。他將一位受傷老人抱進醫院急診室。同行們說,這是周建平救的第21個人。
老人左手被公交車碾壓,血流如注
昨天下午4點半,寧波六院19樓骨科病房里來了一個男人。
病床上的老人看了男人一眼,立刻激動起來,他努力挺起腰,伸出手去拉對方,招呼對方坐到自己床前。
老人左手纏著厚厚的繃帶,大拇指腫得像一根胡蘿卜,中指已經沒有了……
老人叫王雪康,今年60歲。來看他的男人叫周建平,是寧波光大出租汽車公司“浙BT2261”的司機。
“多虧了他呀!”王雪康說,前天早上6點剛過,他騎電動車出門,行至黃鸝新村附近公交車站時,被公交車刮倒,左手被公交車前輪碾壓,血流如注。
此時,周建平剛剛出車,一個客人已在路邊向他招手。看到有人受傷,他向人家一揮手,將車停在王雪康身邊。
周建平跳下車,和路人一起把老人抬進車里,開到醫院,又把老人抱進了急診室。
昨天,二人再次見面,王雪康不停地說謝謝。周建平要走時,王雪康向記者要了紙和筆,記下了周建平的名字和手機號碼,然后把這張紙小心地放到床頭柜上,用東西壓上。
周建平就要進電梯時,王雪康的妻子跑了出來:“師傅等一下,那天的車費無論如何要給你。”
周建平笑著擺擺手,按下了電梯按鈕。
王雪康是周建平今年救的第三個傷員
救人在周建平眼中已是家常便飯,同行都叫他“120”。在開出租車的13個年頭里,王雪康已經是他救的第21位傷員了,也是今年他救的第3個人。
本報8月上旬還報道過周建平救人的故事。那是8月10日上午9點多,江東北路一皮卡車撞倒47歲的清潔女工夏廣芬。周建平看到后,趕忙靠邊停車,招呼路人把夏廣芬抬上車子,送到醫院。
市出租車協會:14年,“的哥”、“的姐”救傷員已有760余起
就在同天中午11點多,“的哥”羅國偉行駛到海曙區尹江岸二村時,發現一年輕小伙左手鮮血直流,馬上靠近停下,將傷員送往市一醫院。小伙被玻璃割傷,傷口挺深,出了不少血。羅師傅把傷員送到急診室,又幫忙掛號,直到醫生開始救治才悄然離開。
小伙的父親陳先生后來說,當時沒記下車號,他特地打電話到96520,通過GPS軌跡,才查到了羅國偉的“浙BT4758”。
寧波市出租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徐玉書說,協會成立14年,“的哥”“的姐”救傷員的事已有760余起。救助倒地但沒受傷的老人、將他們送家的事情不計其數。“夏慧星、鮑國慶、周建平、潘娜莎、胡玉麗、林金良、顧慧芳等司機搶救的傷員都在10名以上。”
“就算成了被告也要救人”
在病房里,王雪康聽說周建平救過那么多人,問:“你都不知道躺在地上的人是誰,還救人,就不怕被人訛嗎?”
周建平笑笑說:“我不會說什么大道理,但救人是一個人的本性,情況緊急,哪來得及瞻前顧后。一旦遇上,我腦子里只有寧波地圖,想的是哪家醫院最近。”
周建平救人也遇到過既沒人證也沒物證的時候。
“許多年前,我在寧川路和上茅路路口,有輛摩托車倒了,司機昏迷,我將他送到了醫院。”周建平說,“當時路口沒什么人。司機后來醒了,很感謝我。雖然我也想過會不會說不清楚,但救人第一這個原則不能變。”
周建平說,南京彭宇案、天津許云鶴案,還有最近江蘇如皋大巴的遭遇,同行們經常議論,大家都有點擔心。
“不可否認,害怕的人不占少數。”周建平停頓了一會說,“但就我而言,就是成了被告也要救。2009年7月的一天早上,我把一位出車禍的男士送去醫院,他最終沒搶救過來。我當時就想,要是有人能早一點救他,也許就是另一番結果了。”
“當一個鮮活的生命在你面前慢慢消失時,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想后果,只能一心一意將車又快又穩地開到醫院,為傷員爭取生的希望。”“浙BT4022”的姐陳金妹說。
提醒:自我保護意識還是應該有
“的哥”、“的姐”們的實際行動,讓寧波市出租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徐玉書很開心,但他還想提醒一下,做好事還應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措施,以防萬一。
“車輛不要太靠近傷員停;遇到逃逸事故的傷員,必須報警;對無監控地區的昏迷的傷員,最好請車上乘客或過往行人證明,記得留下他們的電話;對清醒的傷員,最好用手機把傷員說的事故情況錄下來;有肇事司機在場的,要和他一起送傷員到醫院。”徐玉書說。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