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檔案“三張單”,民情溝通“三個一”,為民服務“三平臺”。在衢州,以建立民情檔案、定期溝通民情和為民辦事全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三民工程”,有了統一的新標準。
在位于江山市鳳林鎮白沙村便民服務中心二樓的檔案室里,記者看到,8個落地玻璃柜里,整整齊齊擺放著全村1401位村民的信息。“每戶家庭一個檔案盒,按照村民小組的編號來排序,找起來方便。”村黨支部書記鄭日福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村里開始為民情檔案“瘦身”,將千頭萬緒的信息歸結為村情、戶情、事情“三張單”,既包含村一級的基本情況,又記載農戶個體信息和民生服務事項,方便干部群眾填寫和記憶。“就在前幾天,在上海打工的老丁想為兒子補辦殘疾人證明,打了個電話,我們就在檔案盒里找到了需要的材料,老丁不用特意趕回來了。”鄭日福說。目前,衢州市的1743個行政村劃分為14772個網格,205.4萬農戶按照標準全部建立紙質和電子檔案。
“三民工程”標準化推進以來,“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溝通”成了衢州農村的常態化工作。在開化縣城關鎮翁村村,村民代表會議正成為村兩委班子和村民溝通的最佳途徑。“修建高速帶來的公墓拆遷、土地征用等一系列問題,都通過會議得到解決。”村黨支部書記余永康說,原本村里有了什么大事,大家都爭著來說情,很難有統一意見,現在有了規范的流程,百姓的心氣順了,做起事來容易多了。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衢州市涉農信訪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5%。
“一條服務熱線、一個服務網絡、一個便民服務中心”三個平臺的運行,為解決百姓困難創造了良好環境。在開化縣桃溪村,46歲的傅秀蓮正和13個村里的小姐妹一起參加月嫂培訓。她告訴記者,不同的技能培訓,村里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
在江山市新塘邊鎮永豐村,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一位結對媽媽,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有一位結對干部;逢年過節,低保戶、殘疾人家庭都能收到來自村兩委的愛心救助。這幾天,鎮干部還忙著聯系各個村的大齡男青年來報名參加鎮里舉辦的“愛情連連看”。
衢州市委書記陳新說,通過科學設計工作標準,“三民工程”的實施能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操作更有規范、方法更易掌握、評價更有標準、效果更可測評,從而真正實現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化。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