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ull Coverages>China>發展中的長春>長春文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生的親人——全國模范教師張晶記事
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把學生當親人,為他們排憂解難,引導他們奮發向上,讓所有的學生都揚起學習的風帆。 ———摘自張晶日記張晶是長春市第四十五中學一名英語教師。從教20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從她手上送走了八屆畢業生。 張晶接手當班主任,大都是從初一開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個顯著特點: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只要稍加細心,就會發現其家庭變故以及所遇到的困難。對貧困家庭、對臨時發生危難家庭的孩子,她都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實踐證明,那些遭遇不幸而又能走出不幸的“苦孩子”,往往成為后來的強者。 那是1995年,班上有個學生叫于姝姝,是個開朗樂觀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中考前兩個月,她的學習成績突然變壞。原來父親剛被確診為癌癥。這對她的打擊很大。為了給爸爸治病,她媽媽決定去北京,把她一個人擱家里,可爸媽又不放心。得知這一情況,張晶主動找到于姝姝的媽媽,對她說,你們安心去治病吧,這段時間把孩子交給我。這樣,張晶每天既要做于姝姝的思想工作,和她談心,又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于姝姝的生活。早晨為她帶份早餐或者晚上把她帶到自己家去住;過端午節了,張晶將煮熟的雞蛋和粽子送到她的手上;中考報志愿了,又與她分析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共同商量填寫。張晶把師愛和母愛,一起送給了這個遭遇不幸的孩子。兩個月過去了,于姝姝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師大附中。她的父親在生命垂危之際,接到了女兒的錄取通知書,無限欣慰。彌留時還說:“我的病沒有耽誤孩子考學,真是多虧張老師了。”其實他們不知道,那些日子,張晶的兒子正因闌尾炎手術住院,因沒有時間照顧,只好把兒子托給了公公婆婆! 貧困家庭的孩子,大都有自卑心理。如何把自卑變成自信自強,班主任負有重要責任。 1992年,張晶接手的班級有一個女孩叫陳曦,這孩子平時總低著頭,下課也溜邊,整天愁眉不展的樣子。不對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該是這樣啊!一了解,原來他媽媽高位截癱,父親單位也不景氣,生活十分困難。強大的壓力讓孩子直不起腰來。有一天,這孩子剛到學校就趴到桌子上哭了。張晶走到她跟前問她:“怎么了?”陳曦說,“一想到媽媽不會活得很久了,我就心里害怕,一點兒也聽不進去課了。”這樣下去怎么行呢!為了讓她鼓起生活的勇氣,也是為了在全班形成幫助困境同學共度難關的氛圍,張晶在班上召開了“人在逆境中如何揚起生命風帆”的主題班會。會上同學們聯系革命前輩和身邊事例,講了很多看法和體會,還就如何幫助逆境中的人,說了很多真誠的話,這使陳曦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為了和她多溝通,也是為了進一步鼓勵她,張晶讓她擔任英語課科代表。她有胃病,有時犯病了,張晶就把她帶回家,為她找藥、端水。午飯有時偏硬,就為她買些她愛吃的東西。張晶知道,關心和愛護,對此時的陳曦非常重要。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陳曦逐漸恢復了愛說愛笑的天性,學習成績也趕上來了。 一天,張晶正在教研室備課,忽然樓下打來電話,說有一個男人背著一個癱瘓病人,非要上辦公室去看她。她下去一看,是陳曦的爸爸和媽媽。不容勸說,兩人一定要上來。天哪,教研室是四樓!上來后,陳曦母親喘息了一大陣,然后說:“從你對陳曦的幫助上,我看出你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老師,我知道我的身體支撐不了幾年,能把孩子交給你,我死后也能閉上眼睛了。” 說著她拿出一個手鏈,對張晶說:“以前我也是個老師,這手鏈是我自己買的,我非常珍愛它,如今我病成這個樣子了,也不能再戴了,我想把它送給你,并且我想親手給你戴上。” 怎么好推托呢?這分明是“托孤”啊!這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托付! 張晶收下了這個手鏈,也接過了沉甸甸的責任。從此,她更加關注這個孩子的學習及心理變化,不僅以老師的身份,還以母親的名義。3年過去了,陳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一級學校。臨別那天,張晶把這個學生叫到面前,拿出了她母親的手鏈對她說:“該是物歸原主的時候了。但今天這個手鏈又增加了分量,它既有母親的囑托,又包含著老師的期望。愿它一生伴隨你,讓你舉手眺望更高遠的地方。”后來陳曦上大學時,她母親離世了,而這時的陳曦,已經學會了堅韌和剛強。 人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受說”,也有的孩子“不受說”。張晶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倔”女孩:她叫董佳昕,父母離異,家境貧寒。說起來叫人心痛,當保育員的母親為了讓女兒上個好學校,交上來的一萬兩千元擇校費,大部分是五元十元的,還有一元兩元的零錢!也不知道從哪兒知道了張晶的名字,找校長點名要上她的班。說這孩子我是教育不好了,我攢這些錢不容易,花多少錢也要給她找個好學校、好老師! 校長被打動了,破例滿足了這個家長的要求。聽說這件事的老師全都被感動了!都說這是沉重的“一萬二”。 這孩子有啥毛病呢?三條:貪玩、看電視、“不受說”。一批評就翻臉。入學時家長三天兩頭來學校“堵”張晶,每次打電話都哭,恨鐵不成鋼。看她天天打電話怪費錢的,張晶就說,往后你別往我家打了,我往你家打。 家長著急,張晶比家長更著急。 張晶決心帶好這個孩子,嘗試著用各種方法走近她。不久,發現她語文好,愛好文學,于是眼前一亮:你不是“不受說”嗎,那老師就用筆跟你“談”。那年春節前,張晶給她寫了一封長信,還隨信寄去100元錢,讓她寒假買些書看。張晶在信中這樣寫,“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的。你有一份深沉熱烈的母愛,希望你珍惜這份情感。母親在艱苦的生活中,用身心的愛來撫養你,她放棄了所有的愛好和追求,把一切的一切都給了你,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你能成人成材。艱苦的歲月沒有壓垮她,可你一旦要是不成器,她就會有無盡的失望,那時她也許會垮掉。請你能認真地想一想……你需要自信,需要勇氣,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老師相信你會成功!” 真沒想到,怎么說也“不進鹽醬”的她,被張晶的真情“筆談”打動了。第三天,董佳昕就拿著信來找老師,她說她是哭著讀完這封信的,說她以前脾氣不好,實在對不起母親,也對不起老師。 那以后,董佳昕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性格變得柔和了,和母親說話也改變了腔調,學習也直線上升。3年下來,由入學初期的30幾名一躍成為前5名。中考,這孩子過關斬將,一舉考上了二中的實驗班。(來源:吉林日報)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