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傳出即將上馬3G的消息,從高通、德州儀器這種芯片商到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北電、阿爾卡特等設備商的全球總裁們都紛紛云集中國。這導致全球電信巨頭們出席《財富》全球論壇的熱情高漲。4年來,雖然中國3G牌照遲遲未能發放,但是這種期盼之情仍然十分迫切,所以,今年的《財富》全球論壇繼續將眼光聚焦在中國無線通訊市場。
電信巨頭急切期盼3G
雖然3G牽涉到運營商、設備商、通信軟件商、電子元器件商等,但3G啟動的前兩年,系統設備商顯然是最大的贏家,兩年累計投資將遠高于其他環節的參與者,由3G投資帶來的行業增長率將遠遠高于前兩年的速度。
而且,依據2G的市場份額,估計3G設備市場中,國外廠商依舊會占據優勢份額,所以,國外電信巨頭對于3G是最急躁的。
對于中國政府關于3G的謹慎態度,普遍認為是應該的。何慶源也承認,中國政府發放3G牌照有自己的想法。他說,“據我了解,中國政府現在的想法是希望盡量降低3G投資的風險,不希望有太多的重復建設。
不過,由于電信巨頭迫切希望3G能給他們的巨額投入帶來回報,他們對于中國上馬3G的心情是極其迫切的。
《通信世界》社長兼總編項立剛說,3G剛起來時國外3G設備商心情也是很急的,非常想立刻上這些設備,但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吳基傳就提出了一個“謹慎對待、積極跟進”的方針,當時中國對3G沒有投入。
后來的一個轉折是,中國自己的3G標準TD- SCDMA出來后,2001年國外的企業才明白,在中國上3G不僅要用歐洲和美日分別支持的3G標準,還要上自己的這個3G標準,因此,這些全球電信巨頭們從2002年開始一直在輿論上打擊TD,認為它在技術上過不了關。
“某廠家曾說,對于TD-SCDMA,我們能做,但我們不愿做。但之后他們的心情很疲憊。到2004年以后大家對3G牌照的時間表越來越熱衷于猜測。所以,現在大家的心態是既躍躍欲試,又很疲憊,因為不知道是否會發,怎么發,大家沒有太大的信心”,項立剛如此說。
在經歷幾年的反復游說沒有取得成效后,目前,全球電信巨頭也意識到,關鍵原因之一是,即使在沒有3G的情況下,中國的移 動通信市場還是會往前發展的,每年新增幾千萬用戶、七八千萬部手機。也就是說,如果沒有3G,中國的2G業務一樣會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舒華英教授說,中國的事情很復雜,上馬3G一是要看3G的市場成熟度;二是牽涉到電信業重組改革問題。外國電信巨頭單純從技術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其實他們應該意識到,中國政府的關鍵原因是覺得搶得太快建網對3G、對中國經濟不是什么好事。
電信巨頭亞洲布局轉向
目前,全球電信巨頭在亞洲的布局有了一個明顯的改變,即電信巨頭們開始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設研發中心,甚至設廠,這主要指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宣布擬在印度建立手機研發和生產中心,國內的設備商中興也宣稱將在印度設立3G軟件研發中心。而幾天前還曾傳出一個消息,即全球GSM協會已決定將重點由中國轉到印度。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根據有關統計數據,2002年印度的移 動電話普及率僅為1.22部/百人,同期我國移 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16.09部/百人,是印度的13倍。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水平遠比印度高。
項立剛說,主要是從表面上看,目前印度已有7家商用3G的運營商,我國一家也沒有;并且,從深層次來說,印度市場與中國市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印度政府管制少,主要是運營商自己覺得是否應該上。所以,有人認為,中國在發展3G市場方面已經明顯落后于印度。
不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認為,印度經濟也就相當于中國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對中國一點威脅都沒有,中國電信業有6.7億用戶,普及率達到了50/5,所以,中國市場非常龐大。
業內著名專家闞凱力此前也稱,“印度目前沒有一家3G運營商,印度的所謂3G運營商用的并非真正的3G技術”。
由此可見,全球電信巨頭們即便宣稱要轉向印度布局也刺激不了中國政府盡快發牌照。
-歷史與現實
3G七年中國訴求之旅
全球電信設備商的總裁們頻繁光臨中國、開口必談3G
七年間,《財富》全球論壇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顧”中國,不過,這與全球電信巨頭的總裁們來中國的次數相比還是要少了許多。后者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國看不到他們蹤跡,但現在腿開始“勤快”了,只因他們抱著極其迫切的期望,希望中國的3G商機能將他們穩固在全球五百強之列。
電信巨頭紛至沓來
從1999年的黃浦江,到2001年的香江,及至今日的紫禁城,《財富》全球論壇年會選擇在中國召開了三次。
表面上看,外界會認為《財富》全球論壇正在陷入一種重復的“怪圈”。但實際上正符合《財富》全球論壇選擇召開地的標準:自1995年年會創辦以來,《財富》便為其制訂了如下舉辦地標準,即不一定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一定是經濟發展最富活力、不斷創新的地區。中國正好一直符合這個標準。
這與7年來全球電信巨頭企業總裁們不斷地踏上中國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財富》全球論壇的中國情結與全球電信巨頭們的3G訴求之旅是同步的。
1999年《財富》全球論壇選擇上海作為舉辦地,西門子在TD-SCDMA上的3G戰略從1997年開始,其選擇了中國郵電部電信科學研究院作為聯盟伙伴。
2001年,《財富》全球論壇選擇香港作為舉辦地時,全球各發達國家都開始掀起拍賣3G牌照的高潮,2001年10月日本開始第一個實現3G商用,當時認為,中國也將馬上上馬3G,于是,從高通、德州儀器這種芯片商到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北電、阿爾卡特等設備商的全球總裁都紛紛云集中國。這導致全球電信巨頭們出席《財富》全球論壇的熱情高漲,比例開始驚人。
論壇聚焦無線通信
4年來,雖然中國3G牌照遲遲未能發放,但是這種期盼之情仍然十分迫切,所以,今年的《財富》全球論壇將眼光聚焦在中國無線通信市場,尤其是討論3G(第三代移 動通信)技術對中國電信產業的影響。
這并非一種表面上的吻合,而是同樣一個目的:《財富》全球論壇頻繁選擇在中國召開顯示了全球經濟越來越依賴于中國龐大的市場;全球電信巨頭頻繁光顧中國,則顯示了全球電信業對中國3G市場巨大商機的期盼。
2G與《財富》論壇同步
事實上,中國在3G問題上如何出牌將嚴重影響世界電信巨頭之間的力量消長。諾基亞中國總裁何慶源同意這種觀點,他說,3G是一個市場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因為3G也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很多原來2G不一定做得很成功的設備供應商也會通過3G來尋找更多的機會。
中國第二代移 動通信業與《財富》論壇年會起步的時間基本是一致的。1995年,第一屆《財富》論壇舉辦之際,中國開始上馬GSM,當時的中國電信開始商用第一個GSM網絡。
當年上馬GSM的好處,就是今天全球可能一半的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
但是,中國的3G對于這些世界電信巨頭來說卻是遲遲未盼到的機會。
根據相關統計,三大3G標準之一的WCDMA在全球已經發了143張牌照,67個網絡已經商用了,已經有2100萬用戶。但中國目前還沒有明確宣布3G的上馬計劃,也沒有發放3G牌照。
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如果今年年底發牌照,真正商用要到明年年底,再加上一些網絡的優化,還有內容的整合,真正大規模商用要到2007年年終才會實現,而2008年就舉辦奧運會了。
這種局面讓全球電信巨頭們備感煎熬,對已投入巨額研發費用的全球電信巨頭們來說非常不利。
在最近香港舉行的3G峰會上,諾基亞中國公司總裁何慶源曾說,“現在中國遲遲沒有發3G牌照,造成的困難是,比如說,雖然諾基亞已經在中國生產了第一款諾基亞3G手機———諾基亞6630,但是因為中國沒有確定3G標準,生產以后無法申請入網證,沒有入網證就不能在中國賣,只能出口”。
這也是全球電信設備商的總裁們頻繁光臨中國、開口必談3G的主要原因。
-新動向
3G使國內廠商重新洗牌
一是將對電信業格局發生改變,這是因為在中國上馬3G骨I嫻降縲盤逯迫綰謂徊礁母錚縲盤逯譜詈筧綰穩范ńü綰畏?G牌照來體現;二是將催生出移 動通信市場新的價值鏈,IT加速與通信融合;三是中外通信業的力量對比將發生改變,雖然國外廠商依舊在2G時代占絕對優勢,在3G時代仍然會占據領先地位,但國內廠商肯定將借3G的機會重新洗牌。
-新機會
3G推動GDP及就業
中國移 動通信業務額已經占據了整個通信業的半壁江山以上。根據業內的預測,整個3G的投資規模將達萬億元左右,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有相當作用,因此,著名經濟學家胡鞍剛曾提出3G對中國GDP、就業的貢獻將是顯著的。
具體來說,設備商在3G上馬的前兩年是最大贏家,其增長速度將帶動整個通信行業的增長速度;之后,移 動終端廠商是最后的真正贏家,其累計的投資回報可以通過連續很多年體現出來。(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