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當然,它至少要有一夫一妻。然而美國進行的最新一次社會普查結果顯示,美國單身女性的人數首次超過了與丈夫一起生活的女性。這種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可能將對社會政策產生關鍵性影響。
據《紐約時報》1月16日報道,美國人口普查局日前公布了對2005年女性婚姻狀況的普查結果,全美有51%女性單身居住,這意味著與丈夫同住的女性成了社會的“少數派”。在1950年,美國單身女性的比例僅為35%,到2000年就上升到了49%。
調查顯示,在全美年齡超過15歲的1.17億女性中,6300萬為已婚,但這其中有310萬女性已經和丈夫合法分居,還有240萬女性表示出于各種原因已經不再和丈夫同居。這就意味著,獨自居住的女性為5950萬人,比和丈夫共同住的5750萬女性多出了200萬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規模的單身女性大軍呢?一方面是女性結婚的年齡越來越晚,一方面則是離婚或喪偶的女性再婚的時間越來越晚。此外,還有一批“不婚主義者”雖然有共同生活的伴侶,但對一紙婚書卻不屑一顧。
這種獨身浪潮的追隨者認為,這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女性追求獨立和更自由生活方式的運動發展到高潮的表現。不管其結果是好是壞,她們對男人或家庭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小。這一調查結果可能會在政府的社會和就業政策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調查還對各族群的女性婚姻狀況進行了分析。非洲裔女性的結婚率最低,只有30%,西班牙裔女性為49%,白人女性為55%,而亞裔女性對家庭生活最重視,60%都有合法伴侶。
(康娟)
(編輯: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