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盟國在東京、馬尼拉、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等地設立軍事法庭,對數千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盡管一些罪大惡極的戰犯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然而,當時美國情報部門出于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各種秘密手段,極力對一些身份特殊的日本戰犯進行庇護,不僅幫助他們逃脫法律的嚴懲,甚至招募他們當間諜。
反共分子招募日本戰犯
冷戰開始后,美國設在日本的軍事情報部門成為它在遠東的主要情報組織,該組織的負責人是反共分子查爾斯·威洛比。威洛比時任駐日美軍陸軍參謀二部主任,是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的親信,被視為駐日美軍中權力僅次于麥克阿瑟的二把手。威洛比一直打算重建美國在遠東的諜報網。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威洛比不惜起用日本戰犯當間諜。威洛比認為,利用戰犯充當間諜將使日本成為遏制亞洲共產主義勢力的堡壘。為了幫助這些日本戰犯洗脫罪名,美國情報部門對他們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罪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充當美國間諜的日本戰犯,幾乎每個人都罪行累累,甚至雙手沾滿了美國戰俘的鮮血。
“來自地獄的使者”遷政信
1942年初,在著名的“馬來虎”山下奉文的指揮下,日軍先后攻克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又在“巴丹血戰”中擊敗美軍,7.8萬名美國和菲律賓士兵淪為日軍俘虜。隨后,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巴丹死亡行軍”事件。當時,盟軍戰俘冒著酷暑,從馬里韋勒斯出發步行到圣費爾南多,全程100公里,然后再步行10公里到多奈爾戰俘營。這段行程對軍人來說并不算漫長,可是在整個行程中,日本人不給戰俘任何食物和水,還肆意殘殺戰俘。結果,1.5萬名美國和菲律賓士兵在途中餓死、渴死、累死或被殺,在隨后的兩個月里,又有2.6萬人死于戰俘營中。到戰爭結束時,只有1800人幸存下來。
制造這一慘劇的一大主謀就是號稱“魔鬼參謀”的遷政信。正是遷政信最先主張將所有美國戰俘殺掉,以“減少麻煩”。說起遷政信,在二戰中可謂“大名鼎鼎”。他15歲就進入軍校,后成為日本著名的少壯派軍官,是軍國主義分子石原莞二的忠實信徒,又因富于軍政才能且性格殘暴而被稱為“來自地獄的使者”。在日本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時,遷政信曾先后擔任關東軍參謀以及日本第25、33、39軍參謀,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犯下累累罪行。
戰后,由于與亞洲戰場上幾乎所有集體屠殺事件都有牽連,尤其是作為“巴丹死亡行軍”的主謀,遷政信成為被美、蘇、英、法、中五國懸賞捉拿的甲乙丙“全級戰犯”。為逃脫審判,遷政信先后潛逃到泰國、印度,甚至曾剃光頭發喬裝成僧人。1948年,遷政信返回日本。1949年,遷政信就被從戰犯名單中拿掉,開始為駐日美軍陸軍參謀二部工作。之后又于1952年和1959年先后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和參議院議員。就是這樣一個罪行滔天的日本戰犯,因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情報人員,居然被美國情報部門召為幕僚。
“黑龍會”頭目也成座上賓
二戰期間,日本曾出現一名身份顯赫的黑社會頭目,他就是自民黨創始人之一兒玉譽義夫。1931年,兒玉譽義夫成為“黑龍會”老板頭山滿的得意助手,后因政治刺殺入獄。1937年,土肥原賢二專門把他從監獄中放出來,讓其負責搜刮中國的奇珍異寶,他本人從中獲得多達130億美元的巨額財富。由于在搜刮中國珍寶方面的功勞,兒玉譽義夫被提升為海軍少將。
美國占領日本后,為了維護右翼政權的統治,麥克阿瑟曾建立數個秘密基金,而這些秘密基金的主要來源便是兒玉譽義夫。盡管他因在二戰中參與暗殺、綁架、販毒、勒索而被指控為戰爭罪犯,并在巢鴨監獄中關了兩年。但在1948年,這個罪惡多端的黑社會頭子卻奇跡般地獲釋。這是因為兒玉譽義夫與威洛比達成一項交易,兒玉譽義夫給美國情報部門提供一億美元的經費來換取自由,并且免受任何有關戰爭犯罪的起訴。不僅如此,作為日本最強硬的反共分子,兒玉譽義夫搖身一變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正式工作人員,他在這里混跡多年,直到1984年死去。
實際上,像遷政信和兒玉譽義夫這樣在美國情報部門充當間諜的日本戰犯并不在少數。二戰期間日本情報部門的領導人有末精三,同樣也曾是美國招募的高層間諜。有末精三中將曾任日軍參謀本部第二部長,也是戰后最早投入美國懷抱的將領。1947年3月,由于急需蘇聯和中國的情報,駐日美軍就鼓動有末精三等前日軍高級將領籌組“歷史課”,賦予其特權,并慷慨提供資金。正是因為受到駐日美軍陸軍參謀二部的庇護,有末精三等人才得以大肆進行秘密間諜行動,同時又利用從美國獲得的大量資金,組建新的右翼團體。
另一名相關人物服部卓四郎曾是頭號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秘書。僥幸未被確定為戰犯的服部卓四郎,在戰后并沒有停止其右翼行動。作為《大東亞戰爭全史》的作者,他在書中不但以種種謬論否定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的罪行,還荒謬地把日本戰敗投降的原因歸結為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勝利、向日本投擲的原子彈和蘇聯出兵滿洲的結果。就是這樣的人,同樣被美國情報部門收為己用。
在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美國陸軍參謀二部與大批日本戰犯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親密“合作”。這些戰犯間諜在監視日本國內共產主義勢力的同時,還負責收集蘇聯和朝鮮的情報,并以日本商人的身份幫助臺灣“對抗”中國大陸。不過,這些戰犯間諜將主要精力都投入了右翼活動,往往為了獲取酬金而欺騙美國主子。美國人后來發現,有些情報毫無意義,他們的許多心血打了水漂兒。
(作者:楊紅林 編輯:王晶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