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對現在的英國人來說,日常生活中什么問題最令他們感到頭痛?英國人答案居然是自己的鄰居。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12日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人在過去的一年中向各部門提出了600萬份針對鄰居的投訴,其中對噪音的投訴在過去20年里翻了5倍,以至于英國媒體驚呼英國舉國進入了“鄰居戰爭”時代。
有感于國內社區生活環境的惡化問題,英國政府12日公布了一項旨在創建“和諧社區”的新政策,其中決定創建“惡鄰社區”,把全國劣跡斑斑的居民集中到這樣的社區內監管。
“鄰居戰爭”導火索多多
英國國家統計局12日的報告顯示,英國人在2006年對鄰居提出了多達600萬份的環境衛生投訴,而英國的總人口也不過是6000萬。投訴集中在噪音方面,根據英國消除噪音協會的數據,2006年英國人針對花園噪音的投訴就增加了28%。當然,除了噪音以外,鄰家傳來的氣味、花園、停車……生活的任何細節都會“招惹”到鄰居。
吵鬧的音樂、孩子的哭聲玩鬧聲、電視機吵鬧聲、剪草的轟鳴聲、裝修的噪音……各種令人惱火的噪音似乎數之不盡,難怪噪音是造成鄰居反目的最大因素。
排水溝的臭氣、做菜的氣味、某一種剃須膏的味道甚至花園里一種平常的花的香氣,都有可能觸動鄰居脆弱的神經。花園通常被稱為一家人的“室外屋子”,還真有不少人把花園當屋子了,他們不穿上衣在花園走來走去,大聲打手機,呼朋喚友來此燒烤,難怪引起鄰居側目。
自家房子外面的那一小段馬路就是自己的合法停車位嗎?很多英國人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把那段公共空間劃為私有,因此引起了很多鄰里糾紛。共用走廊、墻界、籬笆,共用電視天線……凡是公用空間,就有潛伏的糾紛。
客觀原因:家庭多地方少
報告指出,對比于2006年的600萬宗鄰里投訴,英國人在1984年對鄰居的類似投訴率大約為每百萬人1244宗,也就是一年總共62200宗左右。那么,是什么原因令大家越來越容不下自己的鄰居呢?專家分析這當中既有客觀也有主觀的原因,其中家庭多地方少是主要的原因。
報告顯示,過去20多年間,英國的人口、移民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家庭的規模越來越核心化,家庭越多意味著在有限的空間里需要的房子就越多。數據顯示,在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間,英國每公頃的房屋數量從24間增長到40間,在倫敦更是從48間飆升到110間。住得擠了,鄰里間日常生活的壓力和摩擦自然也會增多。
主觀原因:投訴門路增多
人們的“投訴意識”增強也是一大主觀因素。專家指出,在20年前,很少英國人會因為噪音等瑣事去敲鄰居的家門,大家都認為這是粗魯的舉動。但如今隨著投訴渠道越來越透明,人們已經習慣于通過投訴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然,一部分人自私自利,行事不顧及鄰居感受也是投訴增加的一個原因。
他山之石 “惡鄰社區”集中監管
如何解決鄰里惡交、社區生活質量下降的問題?在首相布萊爾看來,建立人們之間的互相尊重是關鍵。布萊爾認為,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暴力文化在年輕人中大行其道,致使英國社會的鄰里關系受到嚴重影響,為此他把重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作為最后一個任期結束前的重要任務。英國內政部12日公布的創建“和諧社區”新政策正是布萊爾政府“尊重”計劃的一部分。
英國內政部宣布,他們將在全國建設53處“惡鄰社區”,集中管理所謂的“地獄鄰居”。平日橫行鄉鄰、破壞成性、制造噪音的“惡鄰”將被所在社區強制驅逐到“惡鄰社區”。為確定“地獄鄰居”的人選,政府將派遣社工每日造訪行為不端的家庭,如果確定其屢教不改,政府將強令他們遷入特殊社區。
遷入“惡鄰社區”的人將接受有關人員監管,確保這些家庭的孩子正常上學、吃飯,監督他們遵守正常的作息時間,限制他們的訪客甚至對這些家庭實施宵禁。如果監管人員認定他們已經“改邪歸正”,這些人可搬回原來的社區。內政部認為,這項政策一舉兩得,既可使社區免受侵擾,也可使那些“地獄鄰居”免遭社區驅逐。
據報道,英國政府年內將為這個計劃投入1500萬英鎊,目前已經有1000名義工正在接受相關培訓,預計每年監管1500個“地獄鄰居”家庭。
(作編輯:王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