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實驗鼠體內一個原本“沉默”的基因得到表達后,實驗鼠就能自我修復受損的心臟。這一發現有助于尋找心臟病的新療法。
傳統的心臟病療法包括進行“搭橋”手術繞過受損心臟的壞死細胞進行治療以及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等,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卻迥然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鼠體內有一種名為cyclinA2的基因,它只在實驗鼠處于胎盤的時期表現活躍,而在成年實驗鼠體內保持“沉默”。cyclinA2與細胞再生有關。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技術使一部分實驗鼠體內原本“沉默”的cyclinA2基因得到表達,對另一部分實驗鼠則不進行任何操作,然后使這些實驗鼠都患上心臟病。結果發現,cyclinA2基因得到表達的實驗鼠得以幸存,而對照組實驗鼠則因心臟衰竭而奄奄一息。
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循環研究》雜志上,研究人員下一步打算在人身上進行此類研究。
(來源:新浪科技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