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10日在華盛頓公布報告說,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氏癥(早老性癡呆癥)患者將大幅增加,為目前水平的4倍;而亞洲將是重災區,占全部早老性癡呆癥患者的近60%。
人類健康的“定時炸彈”
在由阿爾茨海默氏癥協會舉辦的預防癡呆癥國際會議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羅恩·布魯克梅爾教授公布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有2600萬早老性癡呆癥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至1.06億。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以及世界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這個公共健康的“定時炸彈”即將被引爆。
布魯克梅爾教授在會上說:“我們將面臨早老癡呆癥在全球的流行。到2050年,每85人當中就會有1人患有這一疾病。”
目前80歲以上的老人中五分之一患早老癡呆,65歲以上老人中5%的人表現出該疾病的某些癥狀。
這份報告還警告說,亞洲將成為早老性癡呆癥的重災區,F在,全球48%的早老性癡呆癥患者在亞洲;而到了2050年,亞洲患者人數將從2006年的1265萬人增加到6285萬人,將占全球患者總人數的59%。
歐洲地區的患者也將較快增長。到2050年,該地區的早老性癡呆癥患者人數將由目前的720萬增至1650萬。非洲、加勒比海地區的患者將分別增至630萬和1080萬。
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在上述報告公布不久前,美國加州科學家宣稱發現了預測一個人在今后6年內是否會患上早老性癡呆癥的方法,其準確率高達87%。預測的方法包括將一個人的一些不利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如超過70歲、做過心臟搭橋手術、愛喝酒等。
英國老年癡呆癥協會的主席尼爾·亨特指出,癡呆癥是不能治愈的。但他同時指出,提前預測早老性癡呆的發病率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這一疾病非常重要。
據悉,雖然目前尚無治愈早老性癡呆的特效藥物或方法,但科學家相信干細胞療法可能會提供希望。此外,目前的一些藥物也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某些癥狀。
(來源:新華網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