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空洞示意圖,左上是WMAP探測器,左下是VLA射電望遠鏡。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天文學家日前通過射電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直徑接近10億光年的空洞,其中不僅缺少可見的氣體、恒星、星系等正常物質,甚至連散布于宇宙中的神秘“暗物質”也難覓蹤跡。這個首次被確認的巨型宇宙空洞不禁令天文學家感到無比困惑。
據美國《科學日報》8月23日報道,這個缺乏幾乎所有物質的大洞距地球約60億至100億光年,位于獵戶星座以南的波江星座的眾多星系之中。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勞倫斯?魯尼克說:“從未有人發現如此之大的空洞,而且我們也從未預料到會發現如此之大的空洞。”天文學家此前曾發現過大量宇宙空洞,但其規模通常只相當于這次發現的千分之一。
早在2004年,天文學家就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CMB)上發現了這個異常的點。CMB是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輻射遺跡,可以說是宇宙最早的圖像。天文學家發現這個區域的溫度很低,并將其命名為“WMAP冷點”。
根據天文學理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在經過宇宙中有物質、暗物質或暗能量的正常區域時,通常會保持或增加少量的能量。但在穿過缺少物質的空洞地帶時,光子就會喪失能量,使得來自那部分天空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忽然降低。因此,“WMAP冷點”如果不是CMB本身固有的,就是光子經過的這個區域缺少物質而造成的。
魯尼克和他的同事利用超大陣列射電望遠鏡(VLA)觀測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一區域的星系幾乎是絕跡的,證明這確實是個宇宙巨型空洞。參與研究的助教莉莉雅?威廉姆斯說:“無論是基于觀察數據研究,還是基于對宇宙大規模演變的電腦模擬,這項發現的結果都不同尋常。”
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了這一研究報告。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托利表示,空洞可能是由于宇宙間密度分布的不平均造成的,密度大的區域具有較大的重力,能從密度較小的區域吸納物質。在宇宙130億年的演變中,這場“物質爭奪戰”的結果就是某些宇宙區域成了空洞。
(康娟)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