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2006年1月4日,泰山在動物園愉快地玩耍。泰山是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大明星。當時快半歲的泰山重達27磅(約為12公斤)。[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美國人對熊貓不再“異常興奮”
毫無疑問,熊貓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是空前的。2005年底,剛剛出生的熊貓幼仔“泰山”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首次亮相時,當天就吸引了1.2萬人前去參觀,eBay拍賣網上的票價被炒到200美元一張。圣地亞哥動物園熊貓部門主管林德柏格說:“為了看熊貓,民眾甚至半夜起床,我不認為其他動物有這等魅力。”
不過,在最初爭睹大熊貓的興奮勁消退之后,這些動物園的觀眾人數普遍回落。四家動物園均透露,只有在熊貓來到動物園的頭幾年才能勉強做到收支平衡,孟菲斯動物園園長布拉迪說:“第三年還能達到收支平衡,之后游客大減,就開始大賠。只有小熊貓誕生,游客才會再次暴漲。”
高額費用不堪重負?
凱利說,美國城市的動物園都是非營利性機構,經費主要依靠門票、經營收入、會員費、民間企業及個人捐款以及少量的地方政府撥款。
為吸引盡可能多的參觀者,動物園的門票價格不能定得太高,以亞特蘭大動物園為例,一張成人門票的價格不到20美元,老年人和學生的票價更低,參觀大熊貓不需要再購買特別的門票。盡管如此,動物園一天的客流也只有三四千人,節假日高峰期人數大約能達到1.5萬,因此門票收入在動物園財務中的比重不是很大。
他說,租借大熊貓每年要向中國支付110萬美元,這對動物園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這意味著花掉了許多本來可以用在其他保護項目上的經費。
這位曾是可口可樂公司高級主管的動物園園長向《國際先驅導報》透露,動物園理事會希望在2009年租約到期后讓大熊貓繼續留在亞特蘭大,但前提是能夠與中方重新簽定“長期的、可持續”的協議,否則只能忍痛割愛。他說:“如果中國官員認識到這樣做的好處,相信我們可以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經營得當仍可贏利
商人出身的凱利顯然深黯商業談判中的討價還價之道。相比之下,亞特蘭大市長的表態聽上去境界更高一些。女市長謝莉·弗蘭克林不久前對當地媒體表示,讓大熊貓留在亞特蘭大雖然要支付一些錢,所帶來的好處更大。她說:“通過大熊貓項目,我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環境以及我們這里的環境。大熊貓是我們與中國友誼的象征。”
8年前到來的大熊貓使原本默默無聞的亞特蘭大動物園成為全美知名的動物園之一,然而動物園的財務卻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不過在凱利2003年上任后,動物園加大了圍繞大熊貓的市場營銷攻勢,隨著游客人數的逐漸增加和推出收費會員計劃,動物園已經開始扭虧為盈。動物園的官員承認,大熊貓對于吸引游客和公園年票的促銷功不可沒。在這個時候,亞特蘭大動物園顯然不希望把大熊貓送回中國。(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