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但由于受到厚重大氣的阻擋,科學家對它的認識可謂舉步維艱、一波三折。11月29日,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根據“金星快車”號探測數據得出的一系列分析報告。研究結果顯示,金星可能曾經是一顆像地球一樣的宜居星球,而它今天的環境之所以如此“恐怖”,或許就是溫室效應失控的后果。
 |
“金星快車”進入金星軌道模擬圖 |
 |
金星 |
***缺少磁場水分盡失
據英國《獨立報》11月30日報道,金星在很多方面都與地球極其相似,包括質量、半徑、密度、化學成分、與太陽的距離等,但它的表面溫度卻超過450攝氏度,地面氣壓是地球的近百倍。究竟是什么讓這個“硬件”條件不亞于地球的行星變成了氣候惡劣的“煉獄”呢?科學家認為,它緩慢的自轉速度——自轉一周243個地球日——這一點并不足以造成這么大的差異。
 |
金星火山及裂谷 |
 |
金星南極的渦流 |
 |
金星上的閃電現象模擬圖 |
英國牛津大學的佛瑞德?泰勒說:“金星更接近太陽也不足以解釋這個問題。現在我們知道,缺乏一種保護性磁場對這一差異的形成同樣起到了作用。”“金星快車”已證實,磁場的缺乏讓金星易受太陽風的襲擊,這種高速帶電粒子流能夠將水分子電離,并使其中的氫元素逃逸到太空中,最終將地表水分剝離殆盡。
在地球上,海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鹽巖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金星上,二氧化碳全都進入了大氣層。數十億年積累的結果可想而知,溫室氣體就像一層厚厚的棉被裹住金星,二氧化碳占大氣成分的96%,表面氣壓是地球的92倍,令其地表炙熱如烙鐵。
泰勒認為,金星早期的演變掩蓋了它與地球可能具有的更多相似性。“我們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多數大氣變化過程在金星上發生的速度要快得多。新數據讓我們能做出一種設想,即數十億年前金星就像地球一樣,可能有個生命宜居的環境,后來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情形。”這一發現也可為人類敲響警鐘:如果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導致溫室效應持續加劇,金星的今天也就是地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