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出,在從1900年~1960年期間,美國平均以1700萬人(每十年)的速度增長,但在1930年~1940年出現了異常情況,人口僅增長了不到900萬人,比正常情況減少800多萬人。而1930年~1933年美國暴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了遍及全美國的大饑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導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800萬人以上被餓死,約占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
美國大饑荒餓死人慘狀
1932年這年是最黑暗的一年,當年10月,即大選前一個月,紐約市衛生局報告說:公立學校的小學生有50%的學生營養不良。美國友誼服務委員會的秘書對國會一個委員會說,在俄亥俄、西弗吉尼亞、伊利諾伊、肯塔基和賓夕法尼亞各州的礦區,營養不良的兒童有時達總數90% 以上,他們的癥狀是“思睡、發懶、困倦、智力發展受阻”。
有一位教員勸一個小女孩回家去吃點東西,她回答說:“不行啊,我家是輪流吃飯的,今天該我妹妹吃。”又有一個小男孩讓人看他心愛的小兔子,他姐姐悄悄地對來客說:“弟弟以為我們不會把小兔子吃掉的,可是我們今天就要這樣做啦。”
一個名叫莉蓮·沃爾德的社會工作者感到十分不忍,她問道:“ 為了讓孩子們吃飽,有些家長自己一連餓幾個星期,餓得直打哆嗦,骨瘦職柴,你看見了沒有?”有一個有兒女的人滿腔怨氣地說:“咱們工人再也沒有養孩子的權利了。”馬薩諸塞州有一個牧師說:“我認得一家人,他們今年只吃小扁豆過活,買不起面包啊。我們的孩子怎么辦呢?”
可是就在這種情況下,胡佛總統仍對記者們說:“我們美國根本就沒有誰真正挨餓。拿那些流浪漢來說,他們吃的就比過去什么時候都好。紐約有一個流浪漢,一天吃了十頓飯。”
1932年9月號的《財富》雜志說:“應該說至少有75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60%)衣食不周,這才是美國經濟狀況比較準確的描寫。” 胡佛總統在任時根本沒有看到人民的痛苦,不過他卸任以后就免不了見識一下了: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區釣魚,有個本地人把他領到一間茅屋里,看到一個孩子已經餓死,另外七個也餓得奄奄一息了。
千百萬人只因為愿意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于死亡。賓夕法尼亞州的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蘿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后邊跑,有什么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沖出來搶。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市有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埃弗雷特·湯森的66歲的內科醫生,他臨窗刮臉,往外一看,竟有“三個干瘦憔悴、老態龍鐘的婦女”(這是他后來的描述)“趴在幾個垃圾桶上從里邊掏東西”。人們還看到,有人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因為蛆蟲多,芝加哥市有一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凈。小說家托馬斯·沃爾夫晚上在紐約街頭留神細看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在飯館附近來回躑躅,把泔水桶的蓋子掀開找腐爛的東西吃”。這樣的人他“早已到處看見,可是后來到了悲慘絕望的1932年,人數更是與日俱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