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康奈爾每日太陽報》1月30日文章原題:上海,我的天!無論是在保護過去和創造在未來方面,上海都比北京做得更好。在上海時,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去探尋新與舊的中間地帶,而在北京,這樣的地方幾乎不復存在。我和本報的總編強尼·里伯曼去上海的虹口探訪了猶太區。
這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大屠殺期間,由
于上海寬松的移民政策,大約3萬猶太人在此居住了大約10年。這個小小的博物館在此地并不顯眼,但它卻讓人們看到20世紀中國的面貌——這在北京已經無法做到。
此行另一個讓我們吃驚的地方是,我們的導游帶領我們,沒有敲門就進入一個中國婦女的家中——一些猶太人曾經在這里居住。當然,這有一些尷尬。
我們兩人開車去了浦東——上海的新區,它位于黃浦江邊外灘的對岸。那里的摩天大樓比北京的樓房留給我們更深的印象,因為它們的建筑風格更為有趣,特別是彼此之間的關聯感。
我們在銀泰柏悅吃了午飯,酒店從一座寫字樓的54層往上算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城市非凡的天際線。我們面對著東方明珠塔,好像它就在我們的隔壁。(來源:環球網 李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