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認為,人到中年大腹便便會增加以后患上癡呆癥的風險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們在40歲以后如果大腹便便的話,今后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或者其他癡呆病的風險將會增加。
據美國媒體3月27日報道,這項研究發現,如果人到中年的時候胃部儲存了大量的脂肪,以后患上癡呆癥的風險會增加,對于那些體重沒有超標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而此前的說法是將身體肥胖的中年人士涵蓋在患病的高風險人群中。
此前的研究認為,這種腹部的脂肪堆積,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身材,還增加了人們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等。而這項新研究報告的作者、美國凱撒醫療中心加州奧克蘭分部的瑞切爾·惠特默認為,目前應當將癡呆癥也加入上述風險當中。
這項研究的實驗對象涉及到6583人,其中有男有女,他們曾經在40至45歲的時候接受過體檢,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測量他們背部與上腹部之間的距離。研究者們認為,那些數值超過10英寸(25.4厘米)的人士,屬于腹部肥胖人群,研究人員又將這些實驗對象36年后的醫療記錄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有1049人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病以及其他類型的癡呆癥。
實驗者們得出結論,與那些體重正常、腹圍較小的人相比:體重正常、腹圍較大的人患有癡呆癥的幾率高出89%,體重超標、腹圍較小的人患病幾率高出81%,但是如果他們的腹圍較大的話,患病風險則要高出2倍。
惠特默表示,目前并不清楚為什么腹部脂肪堆積會促進癡呆癥的發生,不過有可能是因為這些脂肪會分泌一種損傷大腦的物質。(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