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4月7日對英國進行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訪問,并分別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舉行會晤。在會見英國政要前,陸克文再次重申,澳大利亞要放棄君主立憲制,改行共和政體。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天身著灰褐色短上衣和裙子,特意佩戴了一枚澳大利亞金合歡胸針,在溫莎城堡白色會客廳接見了陸克文。而這枚胸針是她當年加冕皇位時澳大利亞進獻的國禮。
交談開始時,兩人討論了英國不合時宜的壞天氣以及此次陸克文馬拉松式的海外出訪行程。陸克文向女王問候說:“女王殿下,早上好。”女王說:“今天比昨天早上的天氣要好。”陸克文則回答:“這雪很特別。”在陸克文結束與女王的55分鐘會晤后,陸克文的妻子泰麗絲?雷恩也拜見了女王。
在覲見女王之前,陸克文與戈登?布朗舉行會談,兩人討論了在應對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和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還就改革國際金融體制、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貿易協定和窮國的健康計劃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后,雙方同意將為兩國關系開辟新篇章。
會后,陸克文與戈登?布朗共同出席了一個新聞發布會。陸克文強調說女王是位令人敬重的君主,但他反復聲明,一個澳大利亞共和國并不是工黨政府的首要任務,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更加實際的包括經濟問題在內的廣泛議題。
陸克文說:“作為一個政黨,我們的立場是明確的,我們致力于一個澳大利亞共和國,我是一名共和主義者,這也是我們會一直努力爭取的,但現在這并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不過,他也承認,這一問題目前在澳大利亞國內還存在很大分歧。
陸克文還透露,盡管就共和制展開新的全民公決不是首要任務,但他歡迎今年內公眾對這一話題展開大討論。他說:“我們應該這么做,我們要看看討論的走向。”不過,陸克文當天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拒絕為共和制公決設定時間表,但表示可能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實施公決。
其實,50歲的陸克文是一名堅定的共和主義者。在競選總理期間,陸克文曾承諾,如果他當選總理,將就是否保留英女王作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舉行全民公投。陸克文表示:“我們打算再次同民眾商議,我認為,現在是澳大利亞推選自己的國家元首的時候了,我們已經為此等候了太久。”
陸克文的前任霍華德在任期間,曾于1999年就這一問題舉行過一次全民公投,但投票最后結果顯示,只有不到5%的澳大利亞人贊成實行共和制,多數人要求繼續保持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在澳大利亞的元首地位。不過,有批評者稱,那次公投受到支持君主立憲派的操縱,因為公投只給選民提供一種選擇,即由澳大利亞議會而非澳大利亞民眾直接選舉總統。但如果陸克文發動全民公投,留給澳大利亞選民的選擇空間可能會更多。
如果最終“炒掉”女王的國家元首地位,澳大利亞將由聯邦制走向共和制。現在看來,澳大利亞“炒掉”英女王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支持共和制的不僅是新任總理陸克文,還有反對黨領袖。
澳大利亞的一些共和派政治人物還提議,最好將英女王的生日從澳大利亞節假日表中取消。澳大利亞共和派知名人士保羅?塔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大多數澳大利亞人而言,在6月14日慶祝英女王4月21日的生日只是個放假的借口。2007年初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5%的人希望澳大利亞走向共和制,36%的人希望維持現有的聯邦君主制。
相關鏈接——英女王與澳大利亞
大約2.5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的祖先系由東南亞移居澳大利亞大陸。1786年,英國開始向這里行使殖民統治,1817年定名為澳大利亞。1900年,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地。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自此以后,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總督實際上不干預政府的運作。
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此后,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但英國女王仍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
英聯邦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截至2006年9月,英聯邦共有53個成員國。
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有16個國家現在仍將英王作為自己的國家元首。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除了作為英國世襲國家元首外,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巴多斯等16國的國家元首。(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