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新聞周刊》近日刊登文章指出,“反美主義”如今已經成為過去時,世界正在轉入“后美國時代”。這意味著,在經歷了15世紀前后西方世界崛起和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之后,美國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但美國人不必擔心,因為后美國世界并不會充斥著黑暗和危險,反而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
***世界迎來“后美國時代”
今年4月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81%的美國人認為這個國家走的是一條錯誤的路線。他們感到悲觀的理由大多是金融恐慌、經濟蕭條陰影、看不到盡頭的伊拉克戰爭,還有不斷的恐怖主義威脅。
但這項民意調查顯然非常膚淺,美國人焦慮的根源比這深得多。由于在幾乎各個行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過去的格局似乎都被攪亂了。在世人眼中,美國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在眾多領域內的“開路先鋒”了。
美國人發現一個新世界即將誕生,但塑造這個新世界的卻是外國人。環顧四周,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北京,最大的煉油廠正在印度建設,最大的客機由歐洲制造,最大的投資基金在阿布扎比,最大的電影產業是印度的寶萊塢,最大的賭場在澳門,全世界十大富翁只有兩個美國人。而僅僅10年前,美國在所有這些領域內幾乎都穩居榜首。
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人們還在不停地爭論反美主義的性質和程度。但當爭論為什么美國境外存在著強大的反美情緒時,一些國家已經往前走了,而且現在世界對那些更有活力地區的興趣要遠遠大于對美國的興趣。因此,可以說,世界已經從“反美主義”轉入“后美國時代”。
***美國應拋棄“井底之蛙”想法
近20年來,西方工業國之外國家的發展速度超乎尋常,世界其他地區正在崛起。美國正在經歷現代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轉變。
此前,美國經歷的第一次力量轉變是15世紀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初步形成了當今世界的輪廓:科學和技術、商業和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革命,隨之而來的還有西方世界長期政治優勢。發生在19世紀末的第二次轉變是美國的崛起。工業化后,美國很快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20年來,美國在各個領域的超級大國地位基本沒有受到挑戰,這是過去前所未有的。后來,全球經濟的加速發展推動了現代的第三次力量轉變。
在軍事和政治層面,美國依然是“一枝獨秀”。但在工業、金融、社會、文化等其他領域,美國的支配地位正在逐漸消失。這將帶來一個完全不同于我們迄今所處的場景,即單極世界轉向了多極世界。
***威脅被夸大
對美國人來說,后美國世界自然是個令人不安的前景。但是事情不是那么簡單,決定這個世界的與其說是美國的衰落,不如說是其他國家的崛起。這是近20年來世界發展的一個積極結果,這也將為國際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
如果說,美國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黑暗危險的時代,恐怖主義、所謂的“流氓國家”、核擴散、金融恐慌、蕭條和非法移民讓很多人膽戰心驚,“基地”組織、伊朗和朝鮮讓白宮和五角大樓焦頭爛額,而美國國會中的一些議員更是把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未來潛在的敵人。但是,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否真的就像美國所想象的那樣呢?
馬里蘭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收集的數據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答案:我們眼下處于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暴力的最低點。哈佛大學的專家史蒂文?平克大膽猜測說:“我們或許正生活在自人類存在以來最和平的時期。”
但為什么美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存在著威脅呢?問題出在暴力逐漸減少,信息卻不斷激增。過去20年發生的信息革命,每時每刻給人們帶來世界各地的新聞,還有更為具體的圖像。這些圖像的直觀性和24小時新聞滾動的密集度共同制造了不間斷的刺激。例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等熱點地區的炸彈爆炸。
雖然我們面臨的威脅是真實的,但那些好戰分子和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只占全世界的極小部分。世界各國政府的集體努力正在把他們趕得四處逃竄。而在伊朗等美國人所謂的“流氓國家”的問題上,必須系統地來看待。美國經濟是伊朗經濟的68倍,美國的軍事預算更是其110倍。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曾描繪了一幅灰暗的畫面:獨裁者開始掌權,中國、俄羅斯和其他石油強國開始擠壓美國的生存空間。這些國家警告說,現在必須劃出戰線,開始一場善惡大戰。但是,在投身一場新冷戰之前,人們都應該做個深呼吸,擦亮自己的眼睛。
按照歷史標準來看,今天崛起的強國都相對溫和的。過去,國家富有后就想成為軍事大國,推翻現存秩序,建立自己的帝國或勢力范圍。但自日本和德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崛起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這樣做過,而是選擇在現有國際秩序框架內致富,中國和印度顯然就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即使當今被美國人認為是最好斗和最具復仇精神的俄羅斯也與歷史上的“侵略者們”相差甚遠。
俄羅斯與中國在某些問題上阻礙了美國和西方的發展,但這兩個國家制造麻煩的潛力能有多大?俄羅斯的軍事開支是350億美元,是五角大樓的1/20。中國有大約20顆能打到美國的核導彈,美國則有830顆導彈能打到中國。如此比較之后,誰該對誰不安呢?
***美國應拋棄雙重標準
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在搞雙重標準。它是全球規則制定者,有時候卻不按照規則行事。
美國人,尤其是美國政府還沒真正理解其他國家的崛起。這是歷史上最令人激動的篇章之一:無數人正擺脫赤貧。隨著他們成為消費者、生產者、投資者、思想者和行動者,這個世界將更加豐富和高尚。60年來,美國敦促各國開放市場、解放政治、接受貿易和技術。但是,一些國家開始這樣做的時候,美國卻開始懷疑貿易、開放、移民和投資,因為現在不是美國人到國外去,而是外國人到美國來。世界開放了,我們卻開始關閉。
若干年后,當歷史學家寫到今天的時代,他們或許會指出,21世紀之初,美國完成一項偉大的歷史使命:讓世界全球化。我們不希望他們同時也寫道:美國卻忘了讓自己全球化。
***全球財富重新劃分?
很多人說,美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人們可以看到,20年來,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美國從中受益極大,包括強勁的增長率、低利率和低通脹,還有巨額的投資。美國公司進入新的國家和行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利用全球供應鏈和先進技術保持效率領先。美國出口和制造事實上守住了陣地,服務業也繁榮發展。
美國的秘密在于,它的工程師大都是移民。外國學生和移民幾乎占美國理科研究人員的一半。因此美國生產力重新爆發的潛力不取決于教育體制或研發開支,而取決于移民政策。如果允許并鼓勵這些人留下來,這里就會有創新。如果他們離開,就會把創新一起帶走。如果說美國因為移民而繁榮發展,這一點也不夸張。
更總體地看,這是美國的巨大優勢,而且可能是難以逾越的優勢。美國仍然是世界最開放、最靈活的社會,能夠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思想、商品和服務。面臨外國公司或海外市場的新技術,美國不斷適應調整。把這種活力與一些曾經是超級大國的封閉而等級森嚴的國家比較,人們感覺到,美國是不同的,或許不會落入“富有、肥胖、懶惰”的陷阱。
美國社會能夠適應這個新世界。但美國政府能嗎?華盛頓似乎已經習慣于美國總是遙遙領先。
這種狹隘首先體現在外交政策上。隨著其他國家經濟的發展,“市場蛋糕”基本上不斷擴大,人人都得到好處。但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其他國家在國際上尋求更大的行動自由,即地緣政治是對勢力范圍的爭奪。但如果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權力中心,那它們幾乎都致力于秩序、穩定和進步。
因此美國不應狹隘地執迷于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應該首先把這些崛起的力量納入全球體系,讓它們反過來擴大并加深全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如果中國、印度、俄羅斯都感覺現存國際秩序關乎自己的利益,發生戰爭、蕭條和恐慌的危險就會減少。問題、危機和矛盾還會很多,但它們將發生在總體穩定的背景下。這是對任何國家都有益的,這是終極的“多贏”。(麥麥/環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