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十年思考 這十年該如何命名
中國日報網消息:里根經濟政策屬于80年代; 辛普森審判與非主流搖滾樂界定了90年代。9-11與手機短信又會讓世人想起哪個十年呢?“零”年代?十年來,世人一直在絞盡腦汁地想該怎么稱呼過去的十年,但至今多數人在看到除“當前十年”或“21世紀”之外的其他稱謂時,仍是一臉的困惑不解。
顯而易見,目前英語詞匯中并沒有能夠界定這個年代的詞匯。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想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辦法:回避及造詞。
美國VH1電視臺就是這樣一個前例,通過關注當下,它狡猾地規避了如何稱呼這十年的問題:其最新懷舊通俗文化系列節目采用《我愛新千禧年》這個名稱,而非此前的《我愛80年代》及《我愛90年代》的命名方式。雖然這個名稱有點兒牽強,但總比《我愛零零年代》要好許多。
還有一些出版物,如美國知名網絡雜志《Slate》,則選擇用“the aughts”這個短語來界定這十年。“Aughts”是“零”的同義詞,曾用于代指1900至1909年。而其他一些出版物,如《紐約時報》的《流行時尚》欄目,則用“the aughties”代之。
安蒙-謝伊曾寫過一本如何在一年內讀完《牛津英語大詞典》的書。他指出,"the aughts" 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部分人對這一短語應用方法的看法”。
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常生活中,人們能夠正確理解“the aughts”這一短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當被問及“the aughts”的涵義時,美國加州圣馬特奧市的17歲少年亞歷克斯-伯尼?;卮鹫f:“一個樂隊”。同樣17歲的加州少年尼克-奧喬亞回答說:“一種疾病”。除非美國的年輕一代突然明白這個短語的實際涵義,否則 "the aughts" 只能仍是20世紀初的遺物。
喬治華盛頓大學歷史教授利奧-里巴佛認為,民眾對選擇某個詞匯的猶豫不決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他說:“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并不代表人們會忘記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不過他也承認,從長遠觀點來看,這十年可能會被后人視為“非常乏味”的一個時代。
里巴佛認為,重要人物或明星說出的某個流行詞匯可能會成為這個十年的“標簽”——例如,美國作家湯姆-沃爾夫決定將上世紀七十年代稱為“我時代(The Me Decade)”——而這正是這個十年獲得名稱的最佳機會之一。
或許,這個時代的命名者會是一個普通人。事實上,“雅虎問答”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年的辯論。在那里,一些用戶提出了一些具有創造性的叫法,例如“O年代”、“2000年代”或“the onesies”。1999年,某藝術團隊在一次草根活動中提出了“the naughties”一詞。雖然它娛樂了大家,而且一些英國也時而用到這個短語,但它始終沒有被大眾廣為接受。
無論最終是哪個單詞或短語能夠被大眾接受,世人曾因這個問題“猶豫不決”的事實都是值得紀念的?;蛟S,在這個充斥著快餐文化的時代,在有關文化及文化走向的交流中,仔細品味這種“猶豫不決”是非常有意義的。(編譯 周翔)
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