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引發了“母狗戰爭”
“戒律匪徒”一詞曾引發許多歷史事件,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二戰時期在古拉格系統中爆發的“母狗戰爭”。
二戰前,這個團體內各成員還可以遵守“不與當局合作”這一戒律,但當二戰爆發時,他們中的許多人直接被當局征召,上了戰場,于是這條戒律便無法被廣泛遵守了。因為,替當局打仗本身,顯然就是最直接地與當局合作。
對這些入伍的人,其他成員極為不滿,摩拳擦掌地等著他們回來,好與他們算賬。于是,二戰結束后,從戰場上幸存的人一返回,一場戰爭便在兩派之間爆發。沒上戰場的一派罵對方“母狗”,于是,這場黑幫之爭便在日后的史書上被稱為“母狗戰爭”。
實際上,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沖突,發生在大部分的“古拉格”勞改營中。“母狗派”有當局撐腰,所以“戒律派”最終敗下陣來。此后,“戒律派”的境遇一直很艱難,在各個勞改營中處處受“母狗派”欺壓。而且,“母狗派”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放棄“與當局對抗”這一鐵律,所以他們允諾,只要公開放棄這一戒律,便可被視為自己人。
這種類似“改宗”的轉變有一套特殊儀式——“戒律派”成員只要當眾伸出舌頭,舔一把匕首的鋒刃并同“母狗”們一起吃飯,便被視為已被接納。
久而久之,“戒律派”人數越來越少,在“古拉格”內幾乎絕跡。不過,現實中,“不與當局合作”的鐵律卻遠未消亡,許多人仍在心中堅守著這一鐵律。“古拉格”解體后流入民間的原“戒律派”成員重新組織在一起,成為蘇聯時代的黑幫并重新大范圍使用“戒律匪徒”一詞,便是鐵律從未消亡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