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衛報》重新整理并匯總了海明威好友霍奇納獨家披露的、與海明威之死有關的種種細節,稱外界對后者自殺原因的猜測“沒有一個是真的”,而美國聯邦調查局無孔不入的監視,有可能是引發這場悲劇的元兇。
海明威和卡斯特羅(資料圖)
總懷疑自己被特工盯梢
1960年11月,霍奇納前往美國西部狩獵,途經愛達荷州時,巧遇海明威以及他們共同的朋友杜克·麥克馬倫。這回,三人“沒有和往常一樣在火車站對面的酒吧逗留”,因為海明威正急著趕路。他之所以行色匆匆,是由于“聯邦特工一路都在跟蹤”。
“真見鬼!他們到處安裝竊聽器,我的車也被竊聽了,電話不能打,信件也被扣押,現在只能借用杜克的車。”在霍奇納的記憶中,海明威的不安溢于言表。
三人“默默向前開了幾英里”,快到凱徹姆時,海明威壓低嗓音,讓麥克馬倫停車并關燈。原來,街對面的銀行里有兩個人,作家稱,那是“審計師,FBI派他們查我的賬”。
“你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發覺老相識性情大變,霍奇納異常困惑。
“兩個審計員半夜里怎么還在干活?當然是查我的賬了。”
離開凱徹姆的前一天晚上,海明威夫婦與霍奇納共進晚餐。然而,飯還沒吃幾口,那種如臨大敵的神色又在作家臉上浮現,“我們必須馬上離開……吧臺那邊有兩個特工。”
翌日,瑪麗把霍奇納拉到一邊,憂心忡忡地告訴他,自己的丈夫“總是提到要毀滅自己,有時候站在槍架前,久久眺望著窗外”。
次年1月的一天,海明威打來電話,雖然聲音聽起來很平靜,但“他之前的‘幻覺’并未改變或消失:他的房間被竊聽,電話也未能幸免,甚至懷疑醫院里潛伏著特工”。
6月,霍奇納又一次拜訪了剛剛接受一系列電擊療法的作家。閑談間,他建議精神每況愈下的海明威“歸隱山林”,沒想到,對方毫無征兆地爆發了,大聲咆哮。
“在他看來,我已經和其他人一樣,試圖從他嘴里套出什么,然后把他出賣給FBI。”
兩人的聚會不歡而散。霍奇納自然料不到,這會成為他此生中最后一次和海明威對話。
直到數十年后,根據《信息自由法案》,霍奇納看到了更多有關海明威的機密檔案,終于恍然大悟——從1940年代初開始,FBI局長埃德加·胡佛的確曾派人對這位知名作家實施暗中監控。
私人間諜網招來噩運
身為作家,海明威賴以生存和出名的,不過是勤勤懇懇的寫作。這樣一位廣受尊敬的公眾人物,到底有過何種“危險”舉動,值得美國政府的強力部門大動干戈地追查呢?2012年,俄羅斯《人物》雜志刊載的一篇分析文章,也許可以提供部分答案——
海明威對熱情奔放的古巴人民以及這個島國的熱帶風光很有好感,從1930年代起,他經常駕船到古巴海面捕撈大馬林魚。1940年,他更是攜瑪莎·蓋爾霍恩在哈瓦那東郊一座小山上定居,并在那里完成了《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等傳世名篇。
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隨著二戰爆發,因地理位置關系,德國間諜持西班牙護照大批潛入古巴,“近水樓臺”地刺探涉美情報,愛國且喜歡冒險的海明威了解到這方面的情況,“毛遂自薦”地聯系美國駐古巴大使館,表示自己可以在古建立一個私人間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