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27日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雖然28日回落至730美元,但是,這輪大米價格上漲已經開始從亞洲向全球蔓延。
中信證券農業分析師毛長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輪大米上漲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受種植大米的成本推動,再加上全球經濟回暖造成的食品和加工品需求上升都促使大米價格上漲,現在重要出口國減少出口,更會抬高價格。”
他認為,這輪大米價格上漲會持續一段時間,除非世界經濟經歷一次衰退,而對中國的相關產品影響短期內難以體現,而長期會有拉動作用。
根本因素:
成本推動和需求上升
作為目前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一部分,國際米價已經在過去兩個月上漲了50%,同時從2004年以來翻番。
有專家把目前的米價高漲歸結為肥料價格的上漲以及農作物疾病的影響,同時還有氣候變化因素,在未來幾個月米價有可能會繼續上漲40%。
而在過去一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米價幾乎已經翻番,5月份交易的大米價格目前已經上升了2.5%到每100磅20.1750美元。而從泰國方面看,在3月24日的這周,大米的出口已經從前一周的一噸593美元上漲到635美元,上漲了7%。
事實上,印度等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的飛躍發展,促使對大米需求量提高;與此同時,干旱和其他惡劣天氣影響澳大利亞等國的大米產量;此外,很多農民改種利潤更高的農作物,加上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使得世界各地的稻田面積進一步減縮。
而近年來隨著庫存成本日益升高,加上市場供不應求,各國政府已經紛紛減少其大米庫存量,進出口量的減少,加上各國庫存的減少,意味著大米價格會出現急劇上升。
毛長青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國內通脹壓力增大,為了保障國內供應,許多大米出口國限制出口首先保障本國供應,控制國內價格,而限制出口后最受影響的將會是那些大量依靠大米進口的國家。
于是,目前在亞洲和非洲一些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政府開始擔心糧食價格上漲引發低收入階層民眾的不滿。
在菲律賓有快餐店已經減少米飯的供應。而從西非的塞內加爾到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等嚴重依賴大米進口的國家,將面臨大米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嚴峻局面。自今年1月起,巴基斯坦當局派駐軍人守衛運載小麥和面粉的卡車;大豆供應短缺在印尼引發抗議活動;由于食物短缺引發的抗議浪潮席卷幾內亞、墨西哥、摩洛哥、塞內加爾、烏茲別克斯坦和也門等國。
或激勵出口回升
3月28日,越南政府宣布今年大米出口量將減少四分之一。政府希望能夠保留更多大米供應國內市場,以緩解大米價格上漲的壓力。
同一天,印度禁止除價格最昂貴級別外的其他所有等級的大米出口;3月25日,埃及政府宣布從4月1日開始實施為期6個月的大米出口禁令,禁令實施期限比往年有所提前;3月26日,柬埔寨宣布除政府部門外,禁止所有私營機構出口大米。
盡管目前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泰國還沒有宣布任何限制出口的措施,但是外界擔憂,一旦泰國有所相關措施出臺,將會進一步加劇全球大米市場供應的吃緊。
“大米作為國民生活必需品,為了防止國內價格上漲過快,來限制出口是很正常的措施,但是國際上價格走高,從某種意義上也會對生產商和出口商產生激勵影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系副主任黃曉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事實上,2008年前兩個月里,越南出口大米約為38.1萬噸,金額高達1.5億美元,較一年前增長了78%。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現在越南和印度等主要出口國因為供應吃緊而暫停出口,海外需求強勁,有消息稱,泰國正在爭取更多的出口市場來賺取利潤。
黃曉玲指出,農產品剛性很強,由于生長需要一個生產周期,因此這輪上漲將會持續,至少到明年才有可能有所緩解。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