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銀行4月1日發表半年報告,預言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往年將有所減緩。
與其他國際機構的判斷一致,世界銀行認為,威脅東亞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不是次貸危機殃及,而是以糧食和能源漲價為代表的通貨膨脹作祟。
增速變慢
國際經濟走向不明
世界銀行當天在新加坡發布報告,稱今年是考驗東亞各經濟體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段,因為影響國際經濟形勢的變數不少、前景黯淡。
世界銀行因此調低了對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測。報告預計,東亞地區整體經濟有望在2008年實現7.3%的增長,報告所指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東南亞國家和本地區主要經濟體,但不包括日本。
世界銀行此番對東亞經濟前景的評估較為保守,其早先稱東亞經濟今年內有望實現8.2%的增長。
世行報告還預測,東亞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可能實現8.6%的經濟增長水平,是自2002年以來增速最慢的一年。所謂東亞發展中經濟體指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以外的東亞國家和地區。
世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東亞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為10.2%,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本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
東亞地區今年經濟發展速度減緩與世界經濟同步。世行報告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增長在0.5%至1.4%之間,低于去年2.2%的增長速度;歐元區經濟有望在今年實現1.3%到1.7%的增長,低于去年2.7%的增速。
世行首席經濟師維克拉姆·尼赫魯認為,國際經濟走向不明是對東亞經濟的極大考驗。他說:“東亞將進入考驗時段,因為現實情況充滿巨大變數,特別是考慮到變化迅速。”但尼赫魯強調,因為世界經濟充滿變數,世行的預測可能與實際經濟增長狀況不符。
不怕次貸
經濟基礎良好,外匯儲備充足
當歐美經濟陷入次貸危機陰影時,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對除日本以外的東亞經濟并不構成真正威脅。
世行報告舉例說,受次貸危機影響,東亞地區今年投資增長將有所減緩,但與2001年美國經濟減速對本地區發展造成的影響相比并不嚴重。
次貸危機對東亞經濟影響有限,原因之一是東亞地區經濟基礎良好,對美國次貸產業投資有限,有能力抵御危機。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市場資金緊缺,各國央行多次注資救市均未能恢復市場信心。在東亞市場,同樣的情況并未發生。本地區企業資產負債狀況良好、各國對外貿易保持順差,再加上寬裕的外匯儲備,足以保證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足。
世行報告說:“經常項目逆差和大量的外匯儲備起到緩沖作用,使各(東亞)經濟體能夠適應變化多端的國際資本流入,而不至于像在1997年至1998年金融危機時那樣大規模調整內需?!?/p>
世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東亞地區經常項目逆差總和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9%,而本地區去年接受凈資本流量則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
報告因此指出,盡管東亞地區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下挫并且離岸融資成本上升,東亞地區貸款條件基本未受影響。
出口依然強勁,內需持續增長
東亞經濟能逃出次貸危機陰影,另一原因是本地區經濟近年來持續發展,逐漸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依賴。
去年夏天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盡管美國市場資金緊缺、投資減速,東亞地區出口并未因此顯著下降。
世行報告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東亞出口增長只是略有減少,部分領域出口甚至已經完全恢復,原因在于銷往美國的商品如今占東亞出口份額明顯下降。
次貸危機爆發后,東亞經濟體對美國的出口受挫,但對美國以外市場出口持續增長,能夠有效控制損失。
世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在1999年,有34%的東亞出口品銷往美國,而到2006年同一比例只有29%。
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例,這兩個國家去年對美國出口分別減少11%和16%,但由于對新興經濟體和歐盟市場的出口增加,兩國去年的出口都實現了6%的增長。
與往年出口增速相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去年業績并不杰出,但足以幫助本地區抵御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
東亞地區仍然保持經濟增長,另一原因是本地區內需持續增長。馬來西亞去年對美國出口大幅減少,但其國內生產總值在去年第三季度仍然實現6.7%的增長,高于2006年年底5.6%的增長速度。
世行報告認為,對美國以外市場出口和內需增長是去年下半年東亞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所在。
嚴峻挑戰
通脹威脅內需增長
雖然受次貸危機影響有限,東亞經濟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即以糧食和能源漲價為代表的通貨膨脹。
世界銀行報告認為:“本地區短期內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在出口減弱之時維持強勁的內需增長?!睎|亞地區普遍經歷的糧食和能源漲價卻對維持內需增長構成威脅。
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副行長吉姆·亞當斯說:“事實上每個東亞國家的通脹率都過高?!?/p>
根據世行提供的數據,東亞地區的城市貧民和沒有土地的農民將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購買食品,糧價上漲令他們的收入銳減。同樣的道理,“當高油價危及每個人的時候,其對窮人構成的壓力大得不成比例,”世行報告說。
世行警告,糧食、能源和金屬漲價將造成東亞地區收入損失巨大,總和可能接近本地區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
面對物價上漲,一些東亞國家過去曾采取給予補貼、提供免費學校午餐和有條件發放救濟金等措施。世行報告認為:“現在是重新考慮再次采取這些措施的時候了,不然問題將更加嚴重。”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