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日前公布一份旨在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革的計劃,內容涉及大銀行、投資公司、地方保險代理以及抵押貸款經紀人等廣泛范圍。
這份長達218頁的改革計劃有三大看點。一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權力的擴大。美聯儲被賦予監管整個金融系統的權力,并在必要時采取相關行動,以確保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這將是聯邦政府的監管部門首次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實行監管。二是一些監管機構的整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將合并為單一機構,美國儲蓄管理局并入美國財政部金融局。三是建立新的聯邦監管機構。在財政部成立一個全國性保險業監管辦公室,改變目前保險業由各州自行監管的局面。呼吁成立抵押貸款組織委員會,負責制定抵押貸款經紀人執照發放最低標準,以改變目前許多此類經紀人脫離聯邦監管的現狀。分析人士認為,這份改革藍圖既包括加強監管也包括放松監管的成分。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與該計劃的初衷與最終推出的時機有很大關系。
這份改革計劃醞釀于去年年初,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國金融業的競爭力。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誕生主要是受到了上世紀初大恐慌和30年代大蕭條的推動。近年來,一直有華爾街人士抱怨,美國監管體系不僅機構太多,而且權限互有重疊。在全球金融市場密切相連的情勢下,這種過度監管正導致美國的資本市場日益喪失全球競爭力。其依據是美國在國際公開市場中籌集的證券份額近10年來不斷下降。許多華爾街人士擔心,聽任這種趨勢發展,美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下降,紐約終有一天要喪失全球資本之都的地位。該計劃中最能體現這一初衷的莫過于證券交易所和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合并。近年來,華爾街公司與前者矛盾頗多,認為其硬性規定太多,而與監管重點放在市場整體誠信上的后者則合作愉快。兩者合并后新成立的機構不僅監管方式會從硬性規定向軟性原則方向變化,其職權可能會進一步削弱。
盡管就長遠而言,該計劃主張減少金融監管機構的數量,但短期而言,可能恰恰相反。由于次貸危機的發生和深化,計劃中不可避免增添了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新舉措,以修復抵押貸款監督領域的漏洞。擬議中成立的抵押貸款組織委員會,成員將包括美聯儲和其他機構派出的代表,其職責是制定州級抵押貸款公司的執照發放標準,各州對抵押貸款機構的監管活動將受到他們的詳細審查。保爾森還呼吁加強聯邦立法,解決各州和聯邦監管部門間存在的司法權問題。此外,據報道,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美國總統布什打算很快簽署一項命令,擴大跨部門的總統金融市場工作小組的成員數量及職責范圍。
正是因為這種放松與加強監管并存的特點,該計劃一出臺,除華爾街傳來一片贊揚聲,認為這是美國金融監管體制現代化的舉措外,還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認為,其在金融監管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長期而言可能損害市場的應變能力;另一種則認為,其過于放松金融監管,欲以此達到加強資本市場競爭力的目標無異于南轅北轍。在當前的市場動蕩和宏觀經濟前景微妙的情況下,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監管不力,而非監管過度。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曾任證券交易委員會委員的哈維·戈德施密特認為,如果這種沒有強制力的寬松原則得到采用,那么當前次貸證券化帶來的危機和未來將面對的混亂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全美消費者聯盟認為,放松金融監管只是體現了華爾街的利益,卻忽視了對普通民眾金融活動提供保護。
這份計劃需要國會的合作才可能付諸實施。事實上,掌控國會的民主黨雖然不反對改革金融監管體制,但對該計劃并不熱情。對民主黨而言,解救次貸危機中的那些可能面臨房屋拍賣的房主或推出第二份刺激經濟計劃才是當務之急。此外,民主黨對計劃中的某些內容如擴大美聯儲權力也持保留態度。輿論普遍認為,今年秋季大選之前國會就這一計劃舉行聽證的可能性不大。保爾森在宣布計劃時即表示,他并不指望新計劃可能在現政府期間得到采用。他還說,在目前的房市和信貸危機結束之前,國會甚至沒有必要考慮這一計劃中的大部分內容。既然如此,這一計劃此時出臺的目的何在?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為恢復市場信心而采取的進一步措施。半年來,美聯儲已經連續多次降低短期利率。兩個星期前,美聯儲還親自策劃了對瀕臨破產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拯救行動。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此舉使投資者相信,美國的金融市場受到足夠的監督和管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