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今年的大米有多緊俏?3月31日的《曼谷郵報》是這樣描述的:“磨坊主們把卡車開到農田邊上,只等著農民一收割,就立刻裝車”。上周末,作為世界糧食市場基準的泰國產中級大米價格達到每噸760美元,比3個月前翻了一倍還多。繼國際原油價格破百之后,“米價破千”的預言似乎也正步步逼近。而作為全球一半人口主食的大米,其價格的起落更是關乎千家萬戶的生計。連日來,菲律賓已經爆發了多次抗議米價上漲的示威活動,香港、澳門出現了搶購泰國大米的現象,更令人焦慮的問題是:米價的上漲會否帶動新一輪的食品價格上漲?《印度時報》3月31日的頭版文章稱:“低糧價時代終結了。”
印度人一日改兩餐
“大米又漲價了?!”3月31日,當《環球時報》記者路過新德里一個米店門口,只聽一位中年婦女提高了嗓門這樣問道。“對,我們也沒有辦法,進價就高。”店家淡淡地說。記者恰巧也要買那種大米,發現此米幾天前還是30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一公斤,現在的標價竟是40盧比一公斤。那位婦女抱怨說,米價漲得太快了,她家快揭不開鍋了。據《印度快報》報道,印度很多家庭因米價上漲已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兩餐了。
作為全球第一大大米輸出國的泰國,稻米供應越來越吃緊。據《曼谷郵報》3月31日報道,火爆的大米市場逼得糧商忙得團團轉,他們不得不馬不停蹄地周旋在農民和中間商之間,以確保得到足夠的大米供應。名叫魯特的糧商說:“原來我坐在曼谷的辦公室打幾個電話,大米就能到位,但現在我整天在全國產糧大省忙活,和供應商接觸。”盡管他和供應商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但在米價飛漲的情況下,誰也不能確保生意伙伴還能按照原來的價錢履行合同。魯特說,由于公司過去囤積了一些大米,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指標總算是能夠達到,但如何搞到下半年的出口大米是個問題。泰國農民協會會長布拉斯說,以前農民收割完糧食要去找磨坊主或者農業銀行出售,而今年磨坊主們把卡車開到農田邊上,只等著農民一收割,立刻裝車。
不少東南亞國家已經下發了出口大米的“凍結令”。越南3月28日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將大減22%。印度也于當天宣布將出口大米的最低價格由每噸650美元增至每噸1000美元。另外,柬埔寨和埃及3月27日也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埃及國內的大米價格從去年年底的每噸397美元,漲到現在的批發價每噸超過500美元。
國際水稻研究所官員羅伯特?齊格勒指出,未來三四個月,大米進口大國,如印度尼西亞和伊朗等也得想方設法確保訂單,他們所需的糧食都多達100萬噸。除了搞到足夠的糧食,平抑糧價也是必要的任務,幾內亞、埃及、菲律賓等國已經爆發了抗議活動。菲律賓正考慮頒布一項禁令,禁止將農田開發為住房項目或高爾夫球場,菲內閣部長還建議,餐館應該將米飯的分量減半。
在以面食為主的歐美國家,大米漲價對當地人影響有限。鐘愛米飯的華人則對節節上漲的大米價格感到無奈,一些華人餐館為了維持中餐價格也面臨利潤縮水。
米價怎么漲的
《華爾街日報》3月31日刊文《米價一路漲,農民囤糧忙》,稱由于大眾需求不斷增加而國家儲備逐漸減少,加之全球第二大大米輸出國越南暴發蟲災,導致今年以來,亞洲的米價翻了一倍。3月27日,泰國產中級大米漲至每噸760美元,而去年年底時的價格僅為每噸360美元。泰國商務部長薩蘇萬還預言米價將很快觸及每噸1000美元,并鼓勵本國農民“充分利用這一形勢”,這樣的表態使泰國農民和磨坊主囤積糧食的情況更嚴重。“當人們期待著價格能爬到每噸1000美元時,誰會愿意以750美元的價格出手?整個市場將陷入癱瘓,這才是最糟糕的地方”。
印度國際大學農業研究專家辛格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米價的上漲,首先是政府“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所致。在城市高樓林立的同時,廣大農村依舊破敗不堪。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力日益降低,大米產量因此逐年遞減。其次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大米產量嚴重下跌。印度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大受害者。最后是糧食消費增加所致。在糧食減產的同時,印度人口在增加,而印度現在的每日人均糧食擁有量下降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的水平。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