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4月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60美分,收于100.98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下跌13美分,收于100.17美元。在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多日下滑趨勢之后,油價拐點說又卷土重來。與“油價拐點說”尚存爭議不同,接受采訪的專家們對高油價帶來的通脹壓力則持一致看法。
油價未出現拐點
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走勢開始出現持續攀高和大幅振蕩。2007年國際油價上漲了58%,本月更是突破每桶110美元。
國際油價已經出現多日小幅回落。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郁松明確表示,“不能據此說油價出現拐點”。他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指出,在市場供求整體平衡的背景下,隨著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掌握國際油價話語權的不斷擴大,其依然會維持高油價政策。未來國際油價還將延續現在的高位大幅振蕩態勢。
OPEC的原油產量占全球的40%。OPEC此前也多次表示,“如果油價出現下滑,OPEC會考慮減產。”
“每年這個時候油價都會出現微幅下滑,所以這次油價出現回調屬于正常情況。”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還不能認為油價出現了下滑的拐點。”
金石期貨研發部研究員陳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幾年亞洲國家對原油的剛性需求逐步增大,短期內國際油價還會在100-110美元區間振蕩。隨著石油消費進入“淡季”的第二季度,油價出現高位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高油價傳導通脹壓力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康斯坦西奧日前表示,油價近期大幅上漲成為歐元區通脹和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王震說,從歷史上看,幾次油價大幅飆升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沖擊,致使經濟飛速增長的歐美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期。他認為,未來世界經濟能不能承受通脹的壓力要看未來美國經濟的表現,如果占全球消費總量30%的美國經濟繼續衰退,那么世界經濟則會很容易陷入高通脹困境。
“由于國際油價不斷持續走高,通脹風險日益加劇,現在全世界經濟已經出現明顯的放緩跡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向本報記者談出自己的看法。
劉元春認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將會進一步加劇通脹的壓力,而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50%。油價飆升給許多國家的經濟罩上了一層陰霾,并成為誘發我國通脹壓力過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國在治理通脹問題時,“不能不考慮國際油價輸入的通脹性因素。”
消化通脹能力減弱
國家統計局3月28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月份,我國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為117.30,與上月持平,連續第6個月處于代表偏熱的“黃燈”區。
劉元春說,目前全球經濟消化高油價所誘發的通脹能力趨于飽和,國內前幾年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消化通脹的能力正在減弱。
“國際油價保持高位運行,將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王震表示,國際油價持續攀升,會推高國內CPI,進而導致消費者生活成本的增加。
“我國為了緩解高油價的沖擊,目前主要運用價格管制和補貼等行政手段,從中長期來看,行政干預的手段肯定不行。”劉元春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向最終消費品價格的傳遞率會更高,傳遞周期會更短,緩解成本沖擊的空間也越來越小。未來由持續性的結構性價格上漲,轉變為全面價格上漲的風險正在逐步加劇。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