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
(一)有利影響分析
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資源在貿易品部門和非貿易品部門之間的均衡配置。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于企業“走出去”及增加先進設備、工藝和技術進口,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出口產品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打工”的角色。人民幣升值會削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優勢,壓縮其利潤空間,而目前這類產品的利潤水平已經接近成本線,這將迫使生產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商品的廠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產工藝,增加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提升。當年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地正是在貨幣升值之后實現了出口商品結構的提升。
同時,人民幣升值為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和土壤。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有利于國內資本到海外投資并購,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間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也會降低國內企業進口國外先進設備、工藝及技術成本,提高企業進口積極性,快速提升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這兩方面都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并且,目前我國進口設備及中間產品量大的行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如轎車、鋼鐵、石化、航空及裝備工業等,人民幣升值將使這些行業進口成本下降,加快采用先進技術。
增強了我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更多的國家或居民愿意持有人民幣資產,這使得人民幣具有了變相的舉債功能,即我們只要多支付人民幣,就能夠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經濟資源,獲得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支配使用權。通過升值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不僅有利于吸收海外資源,而且會緩解國內資源瓶頸。中國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不僅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也使中國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
有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按照Mundell-Flemming模型,對于開放經濟體而言,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按照這一原則,在目前我國相對自由的資本流動前提下,人民幣升值使得我國為沖銷外匯而被動發行的基礎貨幣數量減少,可使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證,使得我國金融當局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吸引利用外資及保證經濟增長等方面擁有更大的空間和回旋余地,使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于宏觀調控需要。
(二)不利影響分析
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我國大部分新增就業機會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帶的出口導向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重災區”恰恰就是這兩類企業。人民幣升值對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在當前我國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可能惡化就業形勢。研究表明,匯率每升值10%,全國就業人數將減少381.2萬。
我國企業的最大競爭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低,而不是技術、品牌、資本實力、企業家能力,等等。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于別國同類產品價格,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同時,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商直接投資成本上升,影響其投資積極性。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利用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擴大出口、增加勞動就業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后,其投資成本將明顯增加,而出口市場卻可能趨于萎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最近發生在山東的多家韓國企業集體逃亡就是一個例子。如果人民幣繼續較大幅度升值,這種現象只會增多而不會減少。
另外,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多個相關行業就業機會減少。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外游客來華旅游成本上升,就會減少來華旅游和消費,這會對我們的服務業、旅游業等造成沖擊,進而影響到這部分的就業人群。人民幣升值,也會使進口商品大量涌進國內市場,這會讓國內企業的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這兩個方面都會導致國內部分行業重新洗牌,企業縮減業務甚至面臨破產,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失業。
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出于逐利的本能,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吸引大量境外熱錢的涌入,尤其是在大幅升值的預期下。熱錢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將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為日后金融市場的動蕩埋下禍根。在我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薄弱的情況下,金融風險可能會有所加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