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家可歸的菲律賓幼童在路邊吃午餐 |
 |
饑餓的盧旺達小男孩 |
·國際社會積極應對
4月22日,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主持“糧食峰會”,與來自聯合國、非洲和歐盟的官員、專家及食品生產商等共商如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署執行干事希蘭在發言中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飛漲、燃料價格上升、不可預知的天氣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大范圍糧食危機。
希蘭將這場危機稱為“寂靜的海嘯”,她表示,2004年印度洋海嘯造成了25萬人死亡或失蹤,導致大約1000萬人陷入貧困,而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的“無聲的海嘯”也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希蘭說,這場“海嘯”使全球新增大約1億“饑民”,對全球2000多萬名貧困兒童構成的威脅尤其巨大。在這些人中,絕大多數可能6個月前還不需要糧食援助,如今卻被“海嘯”推回到無力買糧的困境。
英國首相布朗也在會上表示,現在英國的消費者已經感覺到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食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不過受到沖擊最大的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他說:“抗擊饑餓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場道德挑戰,對于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穩定來說也是一個威脅,所以我確信國際社會需要積極協調配合對此做出反應?!?此外他還呼吁,全球應當進行一場“農業改革”,鼓勵低收入的農業勞動者能夠利用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促進糧食增產。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總干事雅克?迪烏夫4月23日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的20年中各國政府在決策上的種種失誤,造成了目前全球正在經歷的糧食危機。他稱,國際社會目前必須調整資源,確保今年全年糧食生產取得豐收。
對于目前全球糧食危機,迪烏夫說:“這并不是傳統的希臘式悲劇,人類的命運只能由神而不是自身來掌控,現在我們有能力來影響自己的未來。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國際機構正在為貧困地區提供糧食援助,但我們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確保2008年全年糧食豐收?!?/font>
此外迪烏夫還表示,他認為,如果一些主要國家能夠加大對農業及農業援助的投資的話,未來幾年中糧食有可能會大量增產。他說:“一直以來我們都缺乏兩樣東西,即政治決心和資源。我希望眼前的這場危機迫使我們盡快使用這兩樣東西來解決問題?!?/font>
 |
生物燃料“與人爭糧” |
·多種因素推動糧價上漲
英國《金融時報》近期曾經用“次貸危機后,下一場危機將是農產品危機”這樣的標題來形容目前正在逐步升級的糧食危機,而導致這種憂慮的直接原因就是全球范圍內飛速上漲的糧食價格。
進入2008年后,國際糧價大幅攀升,漲勢異常迅猛。根據世界銀行今年4月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從1月到3月,美國出口小麥價格從每噸375美元漲至440美元,泰國出口大米價格從每噸365美元漲至562美元。3月份,國際小麥價格一度達到19年來最高點,國際大米價格一度達到28年來最高點。
有專家指出,近期糧價飆升由多方因素共同推動。有分析認為,低儲備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導致糧荒頻發和糧價攀高的罪魁禍首。過去45年里,世界糧食消耗從每天230萬噸增加至每天560萬噸,增幅達149%,供需形勢的巨大變化造成了糧食大幅漲價。 此外,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變化、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以及對于生物燃料的開發及利用等因素都對目前的糧食危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不僅推高了化肥等農資產品價格,而且導致農業運輸等綜合成本上升,增加了糧食的生產和運輸成本。其次,隨著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相應增加,而且,一些國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居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肉類食品所占比例增加,導致飼養家禽和家畜所需的飼料也在增加。
此外,近年來興起的生物燃料產業正在形成“與人爭糧”的局面。由于石油價格攀升,美國等國家提出以玉米等農作物為原料生產生物燃料,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局面。而全球氣候變化又引發了各種自然災害,導致許多國家糧食產量下降,出口減少,這也是推動國際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麥兜/環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