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征中國鋼絲層板300%反傾銷稅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北京晨報消息,中美之間在2010年的貿易摩擦拉開了大幕。美國商務部昨日宣布,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超過3億美元的鋼絲層板征收43%到289%的反傾銷關稅。“在海外,針對中國的新案子已經排上了隊。”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無奈地表示。
{1}鋼鐵業一直是重災區
從鋼絞線到鋼格柵板,從油井管到無縫鋼管,鋼鐵行業一直是中美之間“雙反”官司中的“重災區”。上周,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最大案值的“雙反補貼案”剛剛落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宣布對價值27.4億美元的中國產油井管實施10%到16%的反補貼關稅制裁。
在新的一年中,這種趨勢顯然還沒有任何被扭轉的兆頭,新的指控還在不斷被提出。記者昨日了解到,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美國勞聯產聯以及4家美國公司已經正式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鉆管啟動反傾銷與反補貼合并調查。
“戰火”還蔓延到美國之外,墨西哥官方昨日也表示,對進口自中國的部分鋼產品課征每公斤50美分的特別關稅,以保護本國生產商。近幾年,墨西哥進口自中國的產品飆升,墨西哥企業認為中國向國內制造商提供補貼。
{2}“雙反”案向高端產品轉移
在這起2010年中美第一案中,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大連益豐金屬及大連宜豐倉儲的產品征收42.61%的初步反傾銷關稅;針對丹東日牽物流裝備、大連保稅區宇洋貿易和寧波市新光貨架的初步反傾銷關稅為46.78%。大連華美龍金屬制品被征收50.95%的初步關稅,除此之外的其他中國制造商或出口商,都將被課以289%的初步關稅。美國商務部將于未來幾個月公布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制裁措施的最終結果。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張鐵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等國針對中國鋼鐵的“雙反”案件不斷擴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訴訟的目標正從過去的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移,同時,很多出口量并不大的產品也被國外產業界盯上。”
{3}可能引發國內“過剩”
在國內,企業同樣很難獲得俯瞰整個行業發展的機會。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產能過剩,尤其是在部門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的驅動下,產業項目倉促投產,為產能過剩提供了可能,而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
張鐵山表示,這將讓中國鋼鐵部分產品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凸顯,“很多產能被4萬億投資重新激活,而單靠國內市場,這些產能已經不可能消化。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新創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期美國對華鋼鐵產品屢屢舉起反傾銷大棒,頗有些“窮兇極惡”的意味,很莫名其妙。一系列的案件表明,美國是在利用所謂的反傾銷手段來保護本國的產業,這是不公平的。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訴,政府也要有所作為。”
■財經晨譚
不只是一場商業戰爭
一個國外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目前各國政府正在計劃或準備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有134項,其中77項針對中國。
這恐怕并不只是駭人聽聞。美國鋼鐵協會不厭其煩地宣講的觀點很有代表性:“美國正在忍受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帶來的痛苦,對享受出口補貼的中國產品實行嚴格的懲罰性措施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被奉為“維持美國制造業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涉及反傾銷的聽證會幾乎一定會獲得通過。
而這種趨勢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可能是中國企業,比如鋼鐵企業們,想要僅僅根據市場做出正確的決定,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政治因素正讓中國專家們的貿易預警分析系統失靈。2008年,美國鋼管生產商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當時他們的產量還不能滿足需求,“中國制造”填補了這片空白。但是,當金融危機讓全球需求急劇下降,即使出口金額只有幾百萬美元的產品,同樣有可能成為沖擊他國產業的“罪魁”。
訴訟書中出現的生僻的鋼絞線、鋼格柵板不斷普及人們的工業知識,“誰能想到出口量這么小的產品也會被反傾銷。”一位貿易專家的感嘆讓企業更加無所適從。
貿易投訴無不來自行業機構與企業,然而,這卻絕不僅僅是一場商業戰爭。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貿易投訴的數量會隨著美國和世界經濟的狀況而波動,而在這場“持久戰”中,中國企業除了依靠政府博弈,能做的恐怕只有祈禱世界經濟早日雨過天晴了。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