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樓市火熱,但已經找不到萬元以下的房子。因此,偶爾在路邊被人塞你一張廣告,看到粗體字印著“三萬買一居、五萬買兩居”,肯定會怦然心動。不過,這種樓盤廣告,你翻爛了也找不到具體位置在哪,一般只告訴你“15分鐘到北京西站”“30分鐘直達天安門”,而這都是理論上的速度,或者說是夜靜更深時的時速。事實上,這些樓盤一般都已經超出了北京地界,比如燕郊、廊坊,甚至張飛的老家的涿州,也被統稱為北京“七環外”。
其實,一個事實就能挑破這種欺騙性,從北京坐高鐵到天津,現在不到半小時。照這種時空丈量方法,如果在天津買房,完全可以說20多分種直達北京南站。
即便如此,“三萬買一居”也早已成了歷史。比如遠在河北的燕郊,房價已經昂首過萬。因為有官員有意無意放出“輕軌利好”暗示,有眾多購房者的恐慌性追捧,售樓人已在野心勃勃憧憬著一萬五、兩萬的目標。
燕郊本是一個小鎮,夾在北京和天津的中間,屬于河北廊坊的三河市。但房產商在宣傳時,絕對不會提廊坊和三河,只說是“國貿東”或者“長安街延長線上”。因為叫“燕郊”,就把自己真當成北京郊區了。但就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這里的房價也快跟北京接軌了,比起其所在的廊坊市市區,房價已高出好幾倍。
正因為這樣特殊的位置,燕郊的房價恰好可以作為觀測北京樓市的晴雨表,北京樓市的每次起落,都可以先從燕郊找到蛛絲馬跡。雖然物理距離與北京接近,但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社保水平,都跟北京不可同日而語。房價的起起落落,基本上只能看北京的臉色,甚至只靠一個傳說中的“輕軌”撐著。在這里買房的,除了極少數自住的年輕人,絕大部分是用來投資的。并且,在這里,房屋租售比達到了驚人的1∶1200,出租賺不了幾個錢,投資者基本是囤積待漲,賺個差價。
因此,樓市是否有泡沫,是誰在推高房價,在這里表現得尤為明顯。除了房地產商的大力營銷、囤積居奇,以及被高房價逼出北京的恐慌購房者推動,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和銀行信貸的對樓市的“青睞”,是房價飆漲的主要推力。燕郊所在的廊坊市,市長就曾說過“房地產商來這里投資,虧了算我們的”這樣的豪言壯語。而今年在兩會期間,在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當地領導再次釋出“輕軌利好”這樣的風來,令房價火上澆油。而當地政府從土地出讓中獲得了多少收益,占
GDP多大比重,幾位官員都說“記不清了”。但到當地走一圈就可以發現,雖然號稱經濟技術開發區,但整個燕郊更像一個“房地產開發區”。街頭不出幾步,必有房產中介,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隨著房價的飆漲,當地政府的賬面很可能相當華麗,但這與當地群眾的民生又有多大關系?高高在上的房價,早已背離了當地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很少有人能消受得起。在當地買房的北京人,多任房子在那空著,有多少人半夜趕回去睡一覺,清晨又出發呢。除了在房地產業鏈條上火中取栗的少數人,多少人又能分享房地產繁榮的成果。從租售比、空置率來看,這樣的房產嚴重缺乏使用價值,那這樣的市場價值很值得懷疑。
燕郊為考察北京房價,提供了一個絕佳觀測點。就像一個站在淺水區的游泳者,穿了多少衣服,可以看得更清楚。相比一直在“假摔”的北京樓市,奧運會前后,燕郊房價就曾經歷過一次較大的起伏。但近期的更大瘋狂,讓很多人差不多忘記了當初的冰火兩重天。這也許是真正的危險之處。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