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界武陵源二中被指系政府耗資4千萬建設,而該校僅供兩個2萬人口的鄉鎮使用。網友質疑稱按通常標準能建200個希望小學,該學校投資過高。張家界武陵源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稱“政府部門高瞻遠矚,重視教育發展,多投入點也沒什么的。”(據4月1日《瀟湘晨報》)
耗資四千萬建一所小學,引發“連鎖反應”——先是質疑,繼而建議修建200所希望小學更好,接著對教育投資的不均衡引發不滿。質疑聲占上風,從中的確可以看到一些民意訴求。
然而,我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是——修建一所學校,我們究竟應該關注什么?在筆者看來,首先是校舍的質量。能不能應付突發事件,譬如偶然的地震?其次看校舍是否有“百年標準”。校舍這東西,不能跟生產劣質產品似的,不好用便銷毀重建,而應該以持久性為目標,如此才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據傳日本現在還有明治維新時期的校舍,這多少給我們帶來些啟示。再看校園環境,是不是馬路上拖拉機開過學校立馬熱鬧一片,甚至還蕩漾起回聲。最后看師資力量。有沒有吸引更好的教師,有沒有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各項能力的培訓等。
4000萬的確醒目,可只要用在刀刃上,并不無可。從新聞的介紹和圖片來看,這所學校的教學環境應該相當不錯,而且還用太陽能,環保衛生,并且學生24小時能夠有熱水供應,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除卻看不到的質量和師資力量,從外部環境來看,校舍大抵還令人滿意。
誠然,不少人建議建200所希望小學綽綽有余,可其只關注當下卻并沒有注重長遠,是很明顯的短視行為。就好比買鞋子,你買一雙幾十塊的山寨籃球鞋打幾天就不行了,而買一雙品牌的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籃球鞋,卻足夠你打兩三年球,你將如何選擇呢?很明顯,大多人寧愿選擇質量好的,畢竟,質量不好的買幾雙說不準花費更多,而且還不能享受好鞋帶來的快樂。同樣的道理,從成本上來看,4000萬是可以修建200所希望小學,可這樣的小學能正式投入使用么?壽命能有幾年光陰呢?這些同樣令人疑惑。其實,這建學校和買籃球鞋是一個道理。
事實上,與其說公眾質疑的是奢侈,不如說公眾不信任的是官員。對這4000萬的迷戀,是公眾見過太多的腐敗案例,不知道這背后是否也蘊藏著中飽私囊的現象。盡管如此,我們也無需對“最牛鄉村學校”大驚小怪,我們應該追問的不是這4000萬太奢侈了,而是是否真的每一分錢都發在學校了,“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巨資建成的學校,是否真的將校舍質量與教育質量提高一個甚至幾個檔次了?果真如此的話,那么這4000萬倒也值了!
(責任編輯:馮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