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下旬以來,樓市先由剛性需求帶動復蘇,成交開始活躍,很快便進入一房難求、爭相漲價和投資回潮的局面。
從個案來看,上海、南京、武漢等多個豪宅一年內價格漲幅超過100%。杭州、武漢等地出現數百人排隊“搶房”現象。北京出現某樓盤單價一天上漲4000元的“壯觀”景象。
恒盛地產CEO程立雄認為,出現“搶房”風潮的原因是供給的階段性緊張。2008年以前,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市場上的土地供給本就緊張,金融危機發生后,開發商更沒有多少拿地意愿。當時提出的口號更多的是“消化庫存”。很多項目紛紛延期開工。受此影響,以北京為代表的部分城市出現階段性供給緊張,導致一房難求。
2009年下半年以來,一些企業逐漸調整拿地和開發計劃,預計新的增量供給將在今年下半年集中釋放。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判斷,雖然“五一”黃金周是傳統的樓市旺銷期,但因為屆時供給量增加,加上房價進入又一個高位瓶頸,“搶房”現象將得到大大緩解。不過,也應警惕開發商以其他手段炒作房價上漲空間,進而捂盤惜售。
此外,權威人士透露,如果近期房地產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購房,更嚴厲的打擊投機炒房政策將密集出臺。而根據記者了解,銀行系統雖然沒有統一文件下發,但執行層面確已收緊到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水平。這一跡象表明實質性的緊縮動作已經開始。
另一方面,2009年以來,土地市場持續升溫,各地“地王”不斷涌現。這被視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消費者的房價上漲預期。為此,有關部門不斷出臺措施,規范土地交易市場,比如要求各地需先公布供地規劃才可以招拍掛土地項目;積極處理閑置土地,打擊囤地;對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嚴格審查等。但大型房企的拿地進度并未受到太大影響。除一線城市外,合肥、鄭州、長春、哈爾濱、無錫、南通、嘉興、昆山等地都成為開發商“搶地”的熱門區域。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為土地市場降溫,就必須設法解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完善土地招拍掛等制度。(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