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轉變”上動真格、在“發展”上見實效,是中國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是2010年廣東經濟“頭號工程”。使命當前,深圳當何為?生力軍當何為?當然是奮起率先、一馬當先。
中小企業活力的釋放是深圳經濟巨大的成就和財富。特區建立30年以來,深圳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發展壯大,成為城市經濟中最有活力、最具成長性的企業群體。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深圳共有約28萬家中小企業,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2%,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增加值的65.2%,對全市稅收收入的貢獻超過60%,占全市就業人數近87%。
當快“轉”先鋒,中小企業優勢得天獨厚。中小企業創新性強、機制更具靈活性。從美國硅谷、日本筑波、臺灣新竹一直到北京中關村、深圳,國內外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中小企業創業活動最活躍、富有創新精神,是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的主要推動力。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研發的專利和新產品已分別占到全國的66%和82%。而且,中小企業與市場貼近,“船小好調頭”,在管理、經營上更容易進行及時調整。此外,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大企業產品競爭力,推動大企業加快轉型。
加快升級轉型,對中小企業而言尤為緊迫。從宏觀形勢看,今年春節后出現的“用工荒”,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人口紅利”正在喪失,利用低廉勞動成本獲利的發展方式必須做出改變,轉型升級時不我待。從企業內在發展看,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中小企業正處在生死抉擇的重要關口,能否加快升級轉型,已成為檢驗企業是否具有逆勢成長、基業長青的戰略智慧的試金石。
面對壓力,中小企業“轉”如何能加快,則需要政府深入了解企業的生存狀況,從各個方面予以支持。缺人、缺錢、缺政策,是中小企業在轉型之路上普遍面臨的問題。國外中小企業待遇如何?發達國家如美國,建立了許多專門從事“制造”成功企業的企業孵化器,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協調內部和外部網絡資源等一系列企業支撐資源和服務。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對中小企業科技開發投資實行稅收減免等手段被廣泛采用。今年,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小企業給予高度重視,深圳宣布將于近期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的若干意見》,放寬市場準入門檻,鼓勵社會資本在8大領域投資興業,這些政策利好顯示中小企業將迎來又一次重要發展機遇。如何讓中小企業這支生力軍,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道路上快些、更快些,深圳還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ㄘ熑尉庉嫞汉顝┓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