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離婚案件占總數的四分之一,其離婚率年均增長近50%,其中88.9%的夫妻因性格不合離婚,50%的夫妻結婚時間不到三年……北京市崇文區法院民二庭提供的一連串數字說明,“80后”正成為離婚的“主力軍”。(4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
婚姻自由,不僅意味著結婚自由,也意味著離婚自由。同時,新的時代里各種觀念激烈碰撞,利益格局的調整甚至滲透到了家庭之中,這樣的大背景下,離婚率增高應當說有其必然性。然而“80后”夫妻大幅增長的離婚率,又確實很難讓人釋懷。畢竟,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細胞的質量如何,從某種意義上決定著社會的質量。于個體來說,失敗的婚姻不僅會給當事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創痛,其心理遺傳還會影響到下一代;于社會而言,當家庭“細胞”頻頻解體,又必然會導致整個機體的病態。
其實,即使在極端追求“個性解放”的西方國家,許多人仍然非常珍惜婚姻、家庭。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三的英國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愜意,而這種感覺主要來源于其家庭生活。他們將愉快的主要原因,歸功于同自己配偶的牢固關系。這是否可以給“80后”們一些啟示呢?
與其說“80后”成為離婚“主力軍”是一個婚姻現象,還不如說這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現象后面更深層的東西:比如缺乏忍讓寬容;比如過于自私,彼此不愿付出;比如稍有挫折,就無限放大……實際上,這也正是“80后”獨生子女群體“草莓化”在婚姻問題上的必然體現:外表光鮮,內里蒼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個性,其實卻經不住一點擠壓。另外,近年來一些社會學家對離婚率走高的叫好乃至對“性解放”的鼓吹,無疑也是在推波助瀾?;橐霾皇莾簯?,而變成兒戲的婚姻,解體的或許不只是一個“兩人世界”。
?。ㄘ熑尉庉嫞豪钪緩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