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鐵礦石談判有名無實,已經變成三大礦山單向的最后通牒,而企業又不能中斷生產,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默許部分國內鋼企與三大礦山接觸,按照臨時價格采購鐵礦石。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今日表示,考慮到企業的困難,同意他們在不違背行業原則的基礎上,為保證生產與礦山約定臨時價格采購鐵礦,但要求他們在行業統一要求下進行。這一表態意味著中鋼協已經放棄了此前一直強調的“在中鋼協的組織協調下統一行動”原則,這也間接宣告了2010年鐵礦石談判已經結束。
此前,中鋼協曾呼吁鋼廠抵制礦山強迫漲價的做法,控制進口節奏,爭取兩個月內不進口鐵礦石。如今一個月過去了,許多鋼廠鐵礦石庫存有所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國內產能規模排名前五的大型鋼企中,有兩家鐵礦石原料供應已經出現斷供的現象。有的企業還因為去年鐵礦石現貨家價低于長協價時棄約而受到懲罰,被三大礦山減少礦石供應。
目前,國內廠家對自己買礦的價格都隱而不宣。但業內分析很可能是參照日韓同巴西淡水河谷簽訂的季度價格。此前,日本、韓國鋼廠與三大礦山達成的季度價格,較去年增長了一倍。但與往年不同,日、韓鋼廠至今還未曾公布。顯然也是臨時接受價格,接著要謀求余下三個季度的統一價格。
羅冰生具體闡述了目前鐵礦石進口方的不利局面:目前不僅中國,全世界其他礦石進口國都一樣被三大礦山漫天要價。三大礦山已由金融資本控制,千方百計追求當期最高利潤,使鐵礦石具有了資本屬性的特征,礦山不考慮企業發展的長期利益,拋棄了供需雙方共贏的基本原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1至12月累計進口鐵礦石62778萬噸,同比劇增41.6%,已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60%。盡管手握6億噸以上的鐵礦石采購總量,中國一直期待的“中國模式”的勝利卻漸行漸遠。
鏈接
鋼材價格將在高位區間震蕩
中國鋼鐵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戚向東在28日召開的行業信息發布會上說,受成本和需求推動,2010年我國鋼鐵價格將在高位區間震蕩。
據了解,2009年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呈W型狀態發展,進入2010年以來,鋼材價格呈逐月上升態勢。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分析說,造成鋼材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鋼材生產成本上升,特別是國際市場
鐵礦石、煉焦煤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另一方面,進入2010年以來,鋼材社會庫存呈不斷上升狀態,3月末鋼材社會庫存達1073.75萬噸,比年初增長34.43%。羅冰生說,這種鋼材社會庫存和國內市場價格同時上升的狀況,既有國內市場需求高增長的因素,也有鋼鐵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而寄希望于鋼材價格進一步上漲以獲取盈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