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波不少論壇爆出《浙江出最牛區府辦主任,世貿開盤竟認購10套房》的帖子,該帖稱在寧波北侖區一處新開的樓盤中,竟有132套房屋被領導的關系戶買走,其中明確姓名的領導有20余名。區政府人員的解釋是幫開發商做市場調查,而經區紀委初步調查,尚未發現有黨員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和權錢交易的違法違紀行為。(9月13日《東方早報》)
據報道,北侖區由紀委牽頭成立的專門調查組對該事件的調查仍在進行中,一旦發現確實存在以權謀私的行為,將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查處。公眾期待客觀公正的調查結果。不過,我們可以暫且不論最終的調查結果如何,即使是截至目前,這一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已足以讓官員警省和反思:不管動機如何,任何情況下官員與開發商都應當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瓜田李下,讓公眾誤解。
發帖人是世貿世界灣二期的金卡購房戶,在銷售人員的辦公室里發現了這些資料,于是翻拍下來傳到網上。因為在開發商那里同時出現了兩份資料,一份是官員推薦認購房屋的關系名單資料,一份是開發商的《開盤方案》,其中不僅載明為內部關系戶預留的套數和具體樓號,而且還有關于內部認購且由“許總批示”享有特殊折扣優惠的內容。兩份資料放在一起,誰都會質疑背后是否有貓膩。
需要指出的是,發帖人應當免責,并不意味著在查證無違法違紀行為后就可以對此事件一笑了之,尤其不能簡單定性為“誤會一場”。
在我看來,這一事件背后有幾個問題需要追問:有關官員為什么為開發商不遺余力地做市場調查?為什么一些官員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給群眾以瓜田李下的感覺,讓百姓浮想聯翩?開發商將哪些客戶列入了“內部關系戶”,有沒有相關官員及其推薦的客戶,“特批優惠”與普遍優惠有多大差距?其中是否涉及權錢交易?等等。在住房房價已成為當今民生關注熱點的情況下,公眾會變得異常敏感和警覺。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