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一年,房子一直是令普通民眾愛恨交加、難以割舍的那一點痛。因而,溫家寶總理連續三年在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高房價的問題始終是交流中的熱點,總理的表態也極大增強了百姓對房地產調控的信心。筆者認為,房地產調控的信心來自以下幾點:
首先,國內基本面環境與兩年前大不相同。自2010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已經明顯改觀,對于應對危機時的擴張政策已完成歷史使命,當前的政策使命主要是在放慢增長腳步的同時,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經濟結構轉型重任。從2010年至今,央行連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輔以加息手段,大幅度收縮流動性,并極大地轉變市場的流動性預期,一方面對抗主要來自外界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也對房地產投資投機需求形成壓力。而這次壓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此次調控充分調動了各個相關政策決策部門,并動用了行政措施。
其次,針對需求,各層面配套組合政策頻頻出手。從2010年的“新國十條”到2011年的“新國八條”、從“房產稅”到“限購”,樓市調控一直緊盯市場變化,且政策力度不斷加強。不論是開發商貸款還是個人住房按揭,包括公積金貸款,都有更嚴格的審批;土地出讓環節的改革,開發商資金的預算監管、銀行信貸資金的監控指導,預售環節的嚴格備案管理;個人購房限制購買條件不斷增加,首付款比例明顯提高,房貸利率由優惠下浮到上浮;加上加息累積效應的釋放;而且,對開發商來說,土地拍賣制度、保證金繳存比例、開發環節監管、預售制度,以及針對囤地行為的土地閑置回收制度都在逐步完備……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大城市相繼出臺樓市調控細則,限購措施在全國范圍全面鋪開。顯然,遏制不合理的需求,打擊虛假的制造供給短缺行為,是抑制房價的關鍵點。
第三,改善供給結構,保障民生平抑房價。毫無疑問,為有切實需求人群量身定做的3600萬套保障房在今后五年相繼入市,必將有力地緩解住房需求壓力,平抑虛高不下的房價。
重要的是事實最能鼓舞信心。伴隨著房產稅、限購、保障房等史無前例的政策組合拳魚貫而出,市場成交量已經出現明顯變化。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北廣深等一線樓市成交量驟降一半以上,截至2月26日,深圳一手房成交面積約為14萬平方米,較1月份環比下跌約60%;截至2月26日,廣州新建商品房住宅網簽面積約36.67萬平方米,較1月份環比下跌約50%。效果最立竿見影的當屬北京,累計至2月24日,北京市一手住宅成交2535套,成交面積為29.95萬平方米,環比降幅分別為72.39%、69.43%;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則分別為61.95%、55.92%。
因此,此輪房地產調控針對性強,力度空前,效果也在逐步顯現。這一切都使地產調控政策制定和執行者更加有信心,也是普通百姓看到希望。(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