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赴中國香港和倫敦兩地上市的消息傳出后,隱秘低調的大宗商品交易巨頭瑞士嘉能可國際公司(下稱“嘉能可”)就一直暴露在大眾的聚光燈下。5月4日,嘉能可正式啟動上市計劃――在初步的招股說明書中,其將招股價區間設定為4.8英鎊至5.8英鎊(約61.4港元至74.2港元),總集資額為60億英鎊(約100億美元)。如按中間值計算,嘉能可的市值將達600億美元,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此外,有消息稱,嘉能可將在5月13日公開招股,并計劃于5月24日和5月25日分別在倫敦和中國香港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而該公司上市的保薦人為花旗銀行、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 派息誘人
嘉能可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2010年公司純利為12.91億美元,同比增長31.33%;營業額1449.78億美元,同比增長36.3%。嘉能可還稱,“2001年以來,公司的年度平均股本回報率達38%。”
據了解,嘉能可本次倫敦和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共集資100億美元,低于3月市場傳言的121億美元。招股說明書稱,公司集資的100億美元中,新股占80%,母公司將出售價值為20億美元的舊股,另外還有15%即15億美元的超額配售權。
嘉能可還公布了誘人的派息計劃。“公司擬采用漸進式股息政策,預計每半年派一次股息。”嘉能可稱,“其中,中期股息占全年股息總額的1/3。公司還預計,將于今年8月公布截至6月底的半年業績,同時宣派3.5億美元的中期股息。”
招股書中,嘉能可未披露基礎投資者和管理層的持股規模。但有消息稱,目前已有12家基礎投資者認購了約31%的發行股。其中,最大的基礎投資者來自中東的主權基金。此外,綜合各方面消息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擬入股4億美元,黑石集團和富達基金將分別認購3.5億美元和2.15億美元的股份,瑞士信貸認購1.5億美元,瑞銀和百達銀行將各自認購1億美元。不過,對于這些認購者,嘉能可和上述公司始終未公開進行置評。
中國元素
嘉能可在IPO過程中,充滿了鮮明的中國元素。比如,在基礎投資者序列中,紫金礦業的名字就被媒體屢次提及。這要追溯到2009年嘉能可發行22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2014年屆滿)之時。當時,參與認購的除了黑石集團等投資公司外,中國的紫金礦業也持有2億美元左右的可換股債券。今年早些時候,紫金礦業相關人士確認繼續持股可能上市的嘉能可。昨日還有消息稱,紫金礦業將再認購1億美元。
機會主義
對于本次籌集的100億美元資金的用途,嘉能可曾表示,“資金將主要用于把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礦業公司Kazzinc的股權從51%提高到93%。”同時,據媒體分析,嘉能可的最大一筆資產可能是收購英國的Xstrata礦業公司34%的股權,價值240億美元。實際上,Xstrata與嘉能可聯系密切――嘉能可曾力助Xstrata在2002年成功上市,剛從嘉能可卸任的前公司CEO也仍是Xstrata的董事長,“預計嘉能可將用新發行的股份充作現金,用以收購Xstrata,兩家公司的合并只是時間問題”。
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資金的用途凸顯了嘉能可的“機會主義”色彩。一方面,此前就曾有國外分析師稱,嘉能可上市或是大宗商品見頂的信號,因為嘉能可一貫的行事風格就是不放過任何機會,此時上市或是將“昂貴的定價轉移給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