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當你聽說“去銀行買水果”時,不要太驚訝。
隨著電子商務“蛋糕”的不斷做大,銀行也嗅到了商機,今年以來,各大商業銀行借助信用卡平臺,紛紛拓展網購業務,賣起了電視機、珠寶甚至水果。
買一箱櫻桃分六個月付款
幾天前,家住沈陽市皇姑區的周小姐花900元錢買的18K金吊墜,讓周圍朋友羨慕不已。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枚吊墜是周小姐通過銀行網購的。“確切地說,是使用信用卡支付,在銀行網上商城買的。”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銀行也盯上了網購蛋糕。昨日,記者登錄多家銀行官方網站,發現各銀行均開辟了網上購物專區,只不過名稱不同,有的叫網上商城,有的叫易購或樂購。
銀行網上所銷售的商品五花八門,除了手機、數碼產品外,還涵蓋家電、珠寶、化妝品、服裝鞋帽等眾多領域,產品數量從幾千種到上萬種不等,堪稱小型百貨公司。
在一家股份制銀行網站,還銷售蛋糕、蘋果、櫻桃和臍橙。這些商品多數是通過信用卡的方式支付,一般為分期付款,以美國加州櫻桃為例,每箱(2.7公斤)售價398元,可分六個月付款,每個月還款66.33元。
有網友稱“櫻桃早就吃沒了,還沒付錢呢!”
據業內介紹,銀行搞網購由來已久,不過,此前多集中在手機、數碼領域,并沒有什么競爭力,而如今擴展到百貨業,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奢侈品成一大特色,兩萬元的酒也有人買
在一家股份制銀行網站購物專區,奢侈品成了一大特色,點擊進入后,古馳、阿瑪尼、范思哲等奢侈品品牌無所不有,產品包括箱包、手表、眼鏡等,價格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另一家銀行在網上銷售的拉菲葡萄酒備受關注,雖然一瓶近兩萬元,但也有消費者購買。
經常網購的王雪瑩說,今年以來很多銀行下調了網銀單筆或當日累計支付限額,導致一些價格高昂的商品無法順利完成交易,這也為銀行網購分期付款創造了條件。
此外,分期付款的方式迎合了向往奢侈品的白領的消費心理,因此他們更樂于購買。“一個一萬塊錢的名包白領會覺得很貴,但如果分期付款,每個月只還七八百元,很多人就會掏腰包了。”王雪瑩說。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網上所售商品價格普遍比較貴,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多數比市場價格貴。此外,各銀行間的價格差也較大,以32G的iphone4為例,有的銀行售價5958元,而有的售價7399元,相差1400多元。
“出事兒別找我”,銀行被指太霸道
對于銀行網上賣貨,很多消費者充滿期待,不少人認為,和普通網店相比,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應該更有保障,出現問題后,消費者可以找銀行解決。
不過,記者發現,各家銀行均稱自己并非銷售商,而只是提供付款服務,并列出了免責說明,告訴消費者“出事兒別找我”。
一家銀行稱,所有商品均由供應商提供,商品的質量、價格、送貨、退貨、投訴等相關問題亦由供應商負責,銀行僅提供代付款服務,并非商品的銷售商,與供應商無任何代理關系,不提供與商品相關的任何擔保。
如商品出現質量、價格、使用方法等爭議,以及發貨延遲、未收到貨、換貨、退貨等引起的糾紛均應由訂購人與供應商雙方協商解決,銀行不承擔協調客戶、商戶之間爭議與糾紛的責任,在爭議處理過程中,訂購人應繼續向銀行支付購買商品的款項,爭議不影響銀行對持卡人所欠款項的追償權。
在商品的售后服務條款中規定,一般情況下訂單經信用卡中心審核通過后不得隨意取消和退貨。“這也太霸道了吧,無論是在當當、卓越、京東還是淘寶,未發貨前都可以取消訂單,即便郵到家了也可以退貨。”經常網購的市民楊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