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7日發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說,預計2011年和2012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2%和3.6%,世界經濟今明兩年仍將延續“南高北低”的復蘇局面。世行預測,今明兩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將繼續超過發達國家,成為全球增長的主引擎,預計2011年和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分別增長6.3%和6.2%,發達國家則將分別增長2.2%和2.7%。
與1月份公布的預測數據相比,世行將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速調高了0.3個百分點,對發達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速則調低了0.2個百分點。世行預測,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將分別達到9.3%和8.7%。
報告將全球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今年的預測增速向下調降了0.1個百分點至3.2%,略低于1月預測的3.3%,對全球經濟明年的預測增速維持在3.6%不變。
發展中國家通脹抬頭
報告指出,在走出金融危機之后,發展中國家需要集中精力解決各國面對的挑戰,諸如通過結構改革實現平衡增長、對抗通脹壓力、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等。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說:“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在超負荷運作,存在過熱風險,特別是亞洲和拉美地區。貨幣政策已做出反應,但財政和匯率政策可能還需發揮更大的作用來抑制通脹。”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在2011年3月份通脹率達到同比接近7%,比2009年7月的低點高出3個百分點以上。通脹率升幅最大的是在東亞和中東北非地區,折射出前者的產能限制和后者的食品價格影響。
全球宏觀經濟主管、報告主要作者安德魯?伯恩斯也表示:“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金融危機已經結束。現在必須集中力量將貨幣政策調整到更為中立的立場,并重建財政緩沖能力以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利用反周期政策來應對危機。中期前景越來越依賴于能夠帶來生產率提高和可持續增長的慢作用的社會、監管和基礎設施改革。”
中國的通脹風險基本可控
對于中國來說,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表示,近期有跡象顯示中國的增長在減速,但是不應太多關注個別的工業數據,而更應關注資產、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及金融危機后信貸供應激增等現象。他認為,中國的貨幣緊縮目前處于正常的軌道,不過也需要考慮財政政策的緊縮,做好準備應對經濟部門結構調整、勞動力供應的減少、出口對G D P貢獻下降等新變化。
但總體來說,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的通脹風險基本可控。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說,中國央行九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顯示出積極調整的方向。他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緊縮的空間,還可以調整一個百分點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不過,他也指出,需要警惕過度緊縮的風險,過度緊縮會導致中國經濟走走停停。他同時表示,金融系統正在日益復雜化、國際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政措施的作用效果下降,應該主要使用市場為基礎的措施。用行政手段抑制價格會在中長期產生不良后果。
韓偉森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達到生產潛能的極限。預計今年經濟增速會比去年低1%,同時貿易盈余會有所下降,進口需求可能會超過出口需求。
發達國家前景“陰云密布”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表示,發達國家依舊面臨高失業、財政整頓等與金融危機相伴生的挑戰,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增速放緩,與日本遭受的地震及海嘯襲擊、財政整頓、金融危機后銀行業及家庭債務重組等因素有關。
報告指出,在以上諸多問題的影響下,高收入國家和諸多歐洲發展國家的前景“陰云密布”。
世行將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速從1月份預計的2.8%下調至2.6%,對2012年美國經濟2.9%的預測增速維持不變。
同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也在講話中承認,美國經濟目前的增長速度低于預期。伯南克表示,2011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的確比預想要慢,一季度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8%,而二季度的經濟活動又受到日本大地震后供應鏈中斷的影響。但是,伯南克堅持認為,美國經濟溫和復蘇的勢頭沒有改變,并會在今年下半年有所增強,只是各個領域的復蘇程度有所不同。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在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聯合記者會時表示,他并不擔心美國經濟會出現“二次探底”。奧巴馬認為,雖然5月份的就業數據令人失望,但是之前三個月美國的私人就業增長相當強勁,因此尚不能確定5月份的情況只是“小插曲”,還是反映了“長期趨勢”。
同時,世行預計,日本經濟今年增速僅為0.1%,2012年將回升至2.6%。世行報告指出,日本遭受的地震和海嘯襲擊以及西亞北非局勢不穩給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但預計對其他經濟體的溢出效應將較為有限。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