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南非舉行的德班氣候大會進程過半,各個代表團之間的角力逐漸拉開帷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表示,會議取得“重要進展”。
所謂的“重要進展”就是“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的談判合并文本正式出爐,這份130頁的合并文本將是下一階段談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份文本只是拼貼了各方意見,從本周開始,大會進入高級別談判,解決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對于《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綠色氣候基金等焦點議題,目前各方依舊存在分歧。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發達國家的減排問題上,歐盟強調德班氣候大會應該繪出“路線圖”,即到2015年前締結一個所有主要排放國(包括美國和新興經濟體)都承擔減排指標的協議,并于2020年生效。在這個前提下,歐盟才接受《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美國的氣候談判代表表示,在不了解減排協議細節的情況下不會支持這樣的法律指令。
在綠色氣候基金問題上,77國集團加中國、小島嶼國家、歐盟等各談判集團的主流意見是,要讓基金管理機構立刻成立并運作起來。不過,10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由誰“掏腰包”的問題仍未解決。
小島國聯盟和最不發達國家群體也分別提交了提案。提案的核心主張是,在明年的氣候峰會上要在《京都議定書》之外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這意味著不僅美國等未受《京都議定書》約束的發達國家要做出減排承諾,一些新興排放大國也要承擔絕對量化減排指標。
此外,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在大會期間共同發布一篇題為《公平獲取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報告。報告為如何分配剩余的大氣空間以及如何分配發展時間及資源提供了可操作建議。(浩林)